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不是別人嘴裡!改變從這「兩步驟」開始…
人的一生成敗其實是「努力」和「運氣」二者所共同塑造的。少了其中之一, 很難達到所謂的成功, 而失敗者也未必是努力不足, 因為可能真的是運氣使然。 而且到了相當年紀,回首前塵, 會發現人生到此, 真的與許多意料外的巧合密不可分。 談到努力與運氣,我認為有兩項重要的原則。第一,雖然我們事後不得不相信命運,但事前卻不能將自己的未來 交由不可知的命運來決定。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才是正確的態度。 事前應全力以赴,若事不成, 除了誠實的自我檢討改進之外, 也可以用其他不可控制或不可預知的因素 來解釋及舒解自己雖然已經盡力, 成績卻不如別人的挫折感。 這是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 但如果根本上就相信命運不在自己掌控中 不可能維持長期的成功。 第二,很多成功人士宣稱其成就是因為「運氣好」或「上帝的仁慈」,這種謙虛態度當然值得肯定。然而如果對青年學子只提出這樣的主張, 就大有問題, 因為這種說法可能讓年輕人誤以為只要運氣好, 前途就能光明燦爛。 成功人士真正應該介紹的是 自己過去努力和學習的方法, 或面對挫折、解決問題時的心路歷程, 例如在學校中的學習、 職場上的摸索與嚐試, 甚至家中長輩對對人生態度或行事方法的 指點與啟示。 例如,大家都很想知道成功的企業家們當年初入職場是用什麼態度和方法在學習?在什麼階段或什麼場合學到了什麼? 同理,成功的運動員、演藝人員、 學者和專業人士, 都可以從回憶中歸納出 許多他們過去努力和成長的經歷。 這些過程與方法, 對年輕人才具有實質的幫助。 如果成功者寧願讓大家敬佩或羨慕 他們亮麗的成就與成功所帶來的果實, 卻不願分享自己努力的經驗, 可能幾種理由: 第一是不知道前述的道理只希望展現做為一位成功者的謙虛美德 卻無意間誤導了年輕人的人生觀; 第二是過去辛苦甚至黑暗的日子實在不堪回首,不願回想更不願讓別人 知道自己從前在底層求生的苦況; 第三是真的運氣好,目前成就與自己的努力毫無關係; 第四是想保持神秘感甚至塑造天縱英明的社會形象; 第五種是他們的成功,其實來自太多「不可說」的途徑。 不是沒有努力過, 只是努力或辛苦的方式不合一般 社會上可以接受的倫理標準,還是少提為妙。 雖然在大學任教近四十年, 但我從來不覺得「用功讀書」 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但還是很擔心應邀來演講的貴賓向學生強調 「我在學校時從來不讀書,因為讀書沒有用!」 因為畢竟大部分學生將來未必運氣那麼好, 也未必有能力從真實社會的參與中 發展出過人的本事。 對自己能力並無高度自信的年輕人, 在校期間從書本中多學習, 還是比較安穩。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不努力,天又怎麼幫你呢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559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