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懂孩子,才能帶好孩子:教您走進0-18歲孩子的世界 觀看數:1328 人
懂孩子才能教好孩子!0-18歲,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讓小蘿蔔頭帶我們走進0—18歲孩子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完成家長必修課!
1、0~6歲
0~6歲感知是孩子所有認知活動的開端。鼓勵孩子爬行、多與孩子遊戲,可促進孩子感知覺發展。孩子大腦快速發育,包括大腦皮層的發育、大腦兩半球功能專一化。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孩子的分享行為於2~4歲的孩子開始萌芽。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1~2歲主要培養孩子獨立飲食和排便的習慣。
3~4歲是孩子行為獨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4~5歲是孩子情感獨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
3~6歲是培養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的重要時期。
1歲半到2歲孩子的堅持性開始萌芽,但堅持性水平較低。3~5歲對培養孩子的堅持性非常重要。4歲左右是促進孩子自信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對嬰幼兒而言,與閱讀活動有關的任何行為都可算是閱讀行為。合作式親子共讀模式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策略、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0~3歲的孩子能區分數的多少。
3~5歲的孩子能區分不同形狀的圖形。
6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初步認識一些立體圖形。
2、6~12歲
6~12歲國小階段,雖然大腦的發展速度不如嬰幼兒時期那麼快,但國小生大腦的發展仍快於身體其他部分的發展,並且仍然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國小生集中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仍然較弱。7~10歲的孩子可以連續集中注意力20分鐘,10~12歲25分鐘,12歲以上30分鐘。國小生的記憶從無意記憶、機械記憶逐漸發展為有意記憶、理解記憶,並學會使用簡單的記憶策略。低年級孩子不太能進行系統觀察;中年級孩子能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高年級孩子觀察時能抓住重點,能發現事物間的邏輯聯繫和因果關係。隨著年級升高,孩子的學習動機呈下滑趨勢,從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學習動機。
學習分化在中年級開始出現,在高年級加劇。國小階段,孩子的自信來自於重要感、自我勝任感、外表感三方面。國小階段孩子的說謊與誠實有關。國小生已能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並對情緒進行合理的解釋。
中高年級的孩子逐漸學會獨立調節情緒,對承認的依賴性減小。使用的情緒調節方法從以情緒為中心逐漸向以問題為中心變化。國小階段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降低,在高年級親子關係發生急劇變化,比較緊張、容易產生衝突。
3、12~18歲國中階段
12~18歲國中階段,孩子的性生理逐漸成熟,國中階段孩子腦區發育的不平衡使孩子情緒體驗增強、情緒控制能力較弱,因而情緒多變、不穩定。追求情緒自主是青春期孩子情緒的基本特點。國中生叛逆行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現,主要有三種類型:暴躁型、沉默型和陽奉陰違型。性好奇和性衝動是青春期男孩重要的性心理特徵;性意識覺醒使女孩從“異性疏遠期”進入“異性接近期”,十分關注自己的形象。
國中階段是改變父母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國中階段,有一定的親子衝突是正常的,言語和情緒衝突是國中階段親子衝突的主要形式。國中階段,自我評價降低。國中階段孩子自身產生負責任的要求,是責任感培養的關鍵期,一旦錯過很難彌補。
國中階段培養自主選擇和決策的能力十分重要。
國中階段是領導力發展和培養的關鍵時期。
國中生進入異質社交階段,異性交往需求增加。
國中階段,師生關係的親密性減少,衝突性增加。
國中階段,內部學習動機更重要,學習動機中的回避失敗傾向明顯,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國中生的重要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