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球到底是空心還是實心?每天3萬噸海水失蹤? 觀看數:1642 人
「地球的中心是空的」這一觀點的提出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古希臘神話中,巨人因為違抗萬神之王宙斯的意志而被埋入地下,他們痛苦的扭動造成了地震。而火山的存在好像進一步證實了地球內部是一個「大爐膛」,含豐富的火種和硫磺,極易於燃燒。
在科學史的初期,一些科學家確實曾致力於證實「地球中空」這一宗教觀點。1665年,德國學者阿撒謝爾絲·科徹曾出版了一本在當時最為引人注目的著作,他在該著作中將地球描繪成一個「大篩子」,而「篩子眼」則是那些廣泛分布於地表的隧洞,在這些隧洞中常有惡龍出沒。19世紀初期,美國軍事家托恩·克里伍·塞莫斯竟在捍衛「地球中空」理論的研究中煞費苦心地向人們證明在北極地區就存在通向地心的隧洞。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結果到了1909年,美國探險家羅博特·愛迪文·皮列根本沒在北極發現什麼「地心通道」。不過這些傳說卻流傳了下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1956年,美國的C·巴德少校駕駛戰鬥機橫越北極點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洞。飛機鑽進空洞飛行盤旋了好長時間。機下不是北極的冰雪,而是被湖泊、林木覆蓋的山脈和大地。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此後,美國的D·班伽少校在南極大陸探險時,也是在極點附近,居然發現了綠色的湖泊。他對湖水作了考察,發現水溫比海水溫度還高。這一帶後來被命名為「班伽綠洲」。南極大陸的冰層厚度達2000米,靠地下的火山熱是不能形成方圓480平方千米的綠洲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而到了現代,很多科學家相信地球內部是存在有空洞的。理由之一是地球面積是5.1×108平方千米,重量卻只有6×109的100萬倍。如果內部充滿岩漿,就不該這樣輕。造成地球內部空洞的原因是它內部的離心作用。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原始的地球是火和岩漿的混合體,地球在旋轉的過程中,把重的物質拋向了外層,這便是岩石之類的地殼。而兩極幾乎不受離心力的影響,所以有可能形成空洞而未形成地殼。離心力影響最大的是赤道,所以那裡地層膨脹,而形成了今天橢圓形的地球。專家們推測,兩極的洞口直徑約有2240千米。由於熔成糊狀的熾熱物質仍殘留在地心部,那裡離心力幾乎不起作用,於是就形成了地心的「太陽」。這個「太陽」儘管小一些,但卻能照射出足以養育動、植物的光和熱,這便是為什麼在地球空洞中發現動、植物的緣故。
1992年,南非洞穴學會和瑞士的洞穴研究團體在非洲的納米比亞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無底洞。該洞位於納米比亞北部沙漠中心灌木茂盛的山麓下,黑魆魆深不見底。為了查清洞穴的情況,洞穴考察專家把調查人員吊入漆黑的洞穴中。吊下去的調查人員聽到的只是鋼索的摩擦聲,四周完全是一片漆黑、寂靜的世界。用燈光向里照射,只見洞中巧奪天工的鐘乳石像一幅巨大的簾幕垂向深淵。鋼索徐徐下降了120米後,才到達一處水面。這裡清水盈溢,一片汪洋,神秘莫測。為了徹底弄清清水的深度,調查小組派遣潛水員花了一天半的時間,潛入到水下近100米深,但還是沒有到底。由於壓力太大,只好浮出水面。這個洞穴究竟有多深,還有待於今後考察。它會不會是地球某個空洞的一個末端,迄今仍然是個謎。
陸上存在無底洞並非單一事件,在海洋中也有「無底洞」。印度洋上有個「無底洞」,位於印度洋北部海域,北緯5°13′,東經69°27′,半徑約3海里。這裡的洋流屬於典型的季風洋流,受熱帶季風影響,一年有兩次流向相反變化。夏季盛行西南季風,海水由西向東順時針流動,冬季則剛好相反。「無底洞」所在的海域則不受這些變化的影響,幾乎呈無洋流的靜止狀態。所以,這裡又被稱為「死海」「黑洞」。1992年8月,裝備有先進探測儀器的澳大利亞「哥倫布」號科學考察船在這一帶海域進行了科學考察。他們認為,「無底洞」可能是個尚未被人認識的海洋「黑洞」。根據海水振動頻率低且波長較長來看,「黑洞」可能存在著一個由中心向外輻射的巨大的引力場,但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科學考察。他們還在「無底洞」附近探測到7艘失事的船隻。
無獨有偶,在地中海東部,希臘克法利尼亞島阿哥斯托利昂港附近的愛奧尼亞海域,有一個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在吸取著大量海水的「無底洞」。據估計,每天失蹤於這個「無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萬噸之多。為了揭開其秘密,美國地理學會曾派遣一支考察隊去那裡進行科學考察。科學家們把一種經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著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克法利尼亞島上的河流湖泊,滿懷希望能發現這種染料的蹤跡,進而追索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的水流。然而,這些實驗毫無結果。
科學家們被地中海「無底洞」引起了極大的研究興趣,第二年又進行了新的實驗。他們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給海水做了「記號」。這些東西既不會溶解在水裡,也不會完全沉下去。因為它們的密度是各不相同的,分別具有與海水、河水相同的密度以及介於二者之間的密度。他們把130千克重的這種肩負特殊使命的物質,統統擲入到打旋轉的海水裡。
一會兒,所有的塑料小粒就被旋轉的海水聚成一個整體,全部被無底深淵所吞沒。科學家們對這次試驗寄予了極大的希望,他們渴望著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也好。然而,他們的計劃仍然落空了。
迄今為止,沒有誰知道這裡的海水會不斷的「漏」下去的原因?這個超級「無底洞」的出口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每天那麼多的海水究竟流動到哪裡去了呢?地中海中的「無底洞」也成了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