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材選購入門—豬肉選購技巧 觀看數:814 人
豬肉的營養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豬肉肥瘦差別較大,一般來說,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少,多吃容易導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質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由於豬肉的纖維組織比較柔軟,還含有大量的肌間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中醫上認為,多吃豬肉中的瘦肉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熱病傷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按照所處的部位不同,豬肉大體分為10種。不同部位的豬肉在脂肪含量和口感上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適合不同的烹調方法。
裏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一部分。水分含量多,脂肪含量低,肌肉纖維細小,炸、溜、炒、爆等烹調方法都適合。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烹調時可用來代替裏脊肉。
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下方。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鍋肉時用。
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適於紅燒、白燉和做粉蒸肉。
前腿肉:又稱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做餡和肉丸子。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肉夾肥,肉質較嫩,適於做米粉肉和燉肉。 大馬美食專頁分享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
彈子肉:位於後腿上,均為瘦肉,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適用於炒、煸、炸等。
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頸肉:又稱血脖、槽頭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汙血,肉色發紅,肥瘦不分,肉質差,一般用來做餡和叉燒肉。
豬肉的選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綜合決定:大馬美食專頁分享
觀察肉的顏色:健康並且新鮮的豬肉,瘦肉部分應該呈現出紅色或者粉紅色,光澤比較鮮艷,流出的液體較少。脂肪部分應該是白色或者乳白色,而且質地比較堅硬。
觀察肉皮:健康的豬的肉,肉皮上面應該沒有任何斑點。
聞氣味:新鮮並且健康的豬肉的氣味是新鮮的肉味,並且帶有微微腥味。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觀察淋巴結:健康正常的豬肉的淋巴結的大小和數量上都應該是正常的,而且淋巴結橫切面的顏色應該是淡黃色或者偏灰的顏色。
看彈性:正常情況下,新鮮豬肉的彈性比較好,手指按上去產生的坑會很快彈回來,而病豬和不新鮮的豬肉彈性都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