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完小孩,得了「這種病」就要丈夫拋棄?幸好這群產婦遇見了這對天使夫妻! 觀看數:1183 人
大部分人很難想像得到,在經濟貧困,醫療條件落後的地方生孩子,會是怎樣的噩夢。
這裡是衣索比亞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
一個挺著大孕肚的產婦臨盆在即,卻出現了難產,拖了兩天都沒生下來。
這個過程中,產婦又開始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生產性廔管」症狀,看起來只能送往醫院了。
村莊的交通非常落後,幾乎沒有什麼公共交通,而且,離這個村莊最近的醫院還在80公里開外。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當孕婦的家人和鄰居手忙腳亂找來了車,把孕婦送往醫院。
孕婦歷經艱辛終於抵達醫院時,胎兒卻死在了腹中。
而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產婦的身體還沒恢復,她的丈夫便忙不迭地要和她離婚...
因為,他聽醫生說,這次分娩讓妻子的身體有了破壞性損傷,她以後再也不能生育了。
「生產性廔管」引發的一聯串家庭悲劇,幾乎每天都在衣索比亞上演。
「生產性廔管」是一種欠發達地區十分常見的病症,被人們俗稱為「貧困病」,
通常患病的都是早婚,家庭貧困,沒錢尋求生產護理的年輕女性。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它是由於女性分娩時難產,陰道和膀胱及直腸之間的組織被撕裂導致的生殖道與泌尿系統或者腸道之間形成的異常通道,繼而引起持續遺尿、遺便的一種損傷性疾病,
在醫療條件良好的地方,它可以透過健全的產婦保健服務來預防和避免。
在衣索比亞這樣醫療條件落後的地區,罹患「生產性廔管」的孕婦,不僅要承受喪子之痛,還要承受陰道撕裂、小便失禁、惡臭、自閉、憂鬱的煎熬。
然而,這一切只是噩夢的開始,失去生育能力的她們,很快被丈夫拋棄。
「生產性廔管」的後遺症卻在她們身上揮之不去,由於貧苦,她們沒錢治療。
大小便失禁讓她們飽受社區的歧視,常常像流浪狗一樣,被隔離在社區外的小屋裡。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她們不能站立,只能躺在地上,疼痛讓她們像胎兒一樣蜷縮成一團,更嚴重的還出現了腿部攣縮,整個人幾乎癱瘓。
而在不遠的村莊裡,拋棄她們的前夫卻在和新討的老婆舉行婚禮。
如今,在醫療條件完善的國家,人們幾乎遺忘了「生產性廔管」這種疾病,在非洲撒哈拉尤其是衣索比亞,它卻像感冒一樣司空見慣。
幸好這樣的狀況,在今天已經有了驚人的改善。
推動這一切的,是她,Catherine Hamlin,一個比英國女王還大兩歲的老奶奶。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位來自澳洲的女人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全都獻給了治療衣索比亞的「生產性廔管」。
她憑著一己之力,創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專門針對付不起醫療費的貧窮家庭孕婦,無償提供「生產性廔管」修復手術的醫院。
60年間,她拯救了超過45000位「生產性廔管」女性,還培養出了一大批專業助產師。
她,是衣索比亞孕婦的天使。
她的故事,值得從頭說起...
1924年1月24日,Hamlin出生在澳洲雪梨。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她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為了這個夢想,她無比勤奮,早早地開啟了學霸模式。
小學,中學,她都一路優秀過來。
1946年,年僅22歲的她便從雪梨大學的醫學系順利畢業。
畢業之後,Hamlin在聖喬治醫院實習時,認識了後來的丈夫Reginald,兩個擁有共同理想的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1950年,兩人正式結婚,婚後有了一個兒子。
195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Hamlin接受衣索比亞政府的邀請,為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一座醫院提供助產師培訓。
最開始,Hamlin覺得,培訓助產師不過是個小case,自己和丈夫去衣索比亞待個一年半載就能全部搞定。
但是,當1959年Hamlin和丈夫抵達阿迪斯阿貝巴後,他們才發現,情況遠遠沒有相像的那麼簡單。
當地的產婦中,正流行一種讓人震驚的疾病「生產性廔管」。
在來到這裡之前,身為資深醫師的他們也從來沒見識過,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種病。
她更是為這種病給衣索比亞女性帶來的身心上的雙重傷痛深深憂慮,她決定,在培訓助產師的之外,自己和丈夫要用盡全力研究出治療「生產性廔管」的有效方法。
夫婦倆從當初的外派兼職,轉變到了全力以赴治病救人上。
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生產性廔管」的治療上,在阿迪斯阿貝巴的公立醫院裡,他們讓一個又一個「生產性廔管」患者恢復了健康,重新開始了健康的人生。
當初的一年半載變成了三年五載,三年五載又變成了十年。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Hamlin夫婦已經成了治療「生產性廔管」的泰斗級醫生。
然而,夫婦倆依然焦慮到夜不能寐,原因在於,能在公立醫院接受他們治療的,其實只是一小部分幸運的女性。
大部分貧困家庭的產婦,都因為沒錢治療,而落得個後半生殘疾。
Hamlin認為,這個貧窮國家最需要的,不是「能治好病的醫生」,而是「能無償救助更多的人」醫療機構!
一個偉大而艱難的夢想在夫婦倆腦海中成形。
他們決定建立一個免費的醫療機構,專門救治窮苦的,飽受「生產性廔管」病痛折磨的衣索比亞產婦。
從那以後,夫婦倆的開始把自己的職能重心從「治病」轉移到「籌款建慈善醫院」上來,兩人在澳洲和歐美四處奔波,到各種公益機構演說,籌款。
1974年,醫院動工建了起來。
一開始,設施簡陋,場地也小,只有三間集體病房。
為了治病救人,夫婦倆克服了重重困難。
也是從這座「生產性廔管慈善醫院」開始,他們救助了大量差點淪為終身殘疾的「生產性廔管」女性。
醫院的名氣越來越大,也引起了衣索比亞政府以及一些國際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他們紛紛出錢出力,給予幫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Hamlin夫婦深深懂得這個道理,為了徹底消滅衣索比亞的「生產性廔管」,單靠他倆的力量是不夠的,夫婦倆又著手籌建助產師培訓學校,專門對「生產性廔管」的預防和治療培養助產師。
這位名叫Mawerdi的女孩便是Hamlin的培訓機構出來的學生之一。
她原本是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農村小女孩。
但現在,她在Hamlin的助產師培訓學校學到了助產師的專業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成為助產師的她,決定畢業以後回到家鄉,幫助村裡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貧困產婦。
Hamlin的丈夫一直活動在為醫院籌款和提供資金支持的前線,直到1993年去世。
丈夫去世之後,Hamlin繼續紮根衣索比亞,治好了一個又一個「生產性廔管」患者,教出一個又一個專業助產師。
這一待,又是十幾年。
2011年,由於在衣索比亞長達60年的持續貢獻,Hamlin作為「50位最傑出澳洲人之一」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並獲得表彰。
由於人道主義和奉獻精神,Hamlin和她的醫院在國際上收到了無數的嘉獎。
對於這些榮譽,她無比淡然:「我只是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在衣索比亞和這些聰明的女孩子一起工作,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她們中許多人原本都可以成為非常優秀的女孩,擁有更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早早淪為男人的生育工具。
我只是給她們提供了可以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