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哭了不抱"!很多家庭為此付出慘重代價,還有媽媽們還用……
 

觀看數:919 人

對於「孩子哭了,要不要哄,要不要抱」這個話題,確實兩派媽媽各執一詞: 一派媽媽覺得:孩子小,要哄的,...

 


"哭了不抱"!很多家庭為此付出慘重代價,還有媽媽們還用…… 觀看數:919 人

 

對於「孩子哭了,要不要哄,要不要抱」這個話題,確實兩派媽媽各執一詞:

一派媽媽覺得:孩子小,要哄的,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然後再講道理或者再做別的事情;

另一派媽媽覺得:怕把孩子慣壞了,越哭越不能哄,不哭了乖的時候才能哄,不然以後一哭就必須哄。

兩派媽媽說的都似乎有些道理。那麼,到底怎麼做更好呢?

孩子哭了,哄不哄?

一哭就哄,會不會慣壞了孩子?

哭的時候不哄,會不會傷害到孩子呢?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怎麼哄最適合……

今天我們就用2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為您揭秘!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長大后都很慘!

美國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曾經提出一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他認為這些方法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大概要義就是: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去抱她,任由其哭泣,讓孩子知道哭沒用,等到孩子不哭了,才去抱她,讓孩子明白,不哭,才能得到父母的擁抱。

華生主張,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他對食物的需求,滿足了他對食物的需求,就滿足了他對愛的需求。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所以母親只需要給寶寶提供足夠食物就可以了,母親不能和孩子過度親密,過度親密會阻礙孩子的成長。使孩子在成人後非常依賴母親,從而難以獨立難以成才。

「哭聲免疫法」曾經在美國也是風靡一時,這種方法的確有效,一般經過「訓練」的孩子都會變得很乖。後來有傳入我國,被不少媽媽效仿和使用,因為短期來看,確實會減少孩子的哭鬧,看似媽媽輕鬆了不少,實則危險隱患重重。

事實證明,之前美國那批經過哭聲免疫法「訓練」的孩子長大后,輕則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甚至出現自閉症、精神分裂。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就連華生自己的子女,在爸爸這樣的教育觀念下,後來也過得非常慘。

大兒子在而立之年自殺身亡。女兒也多次試圖自殺。小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生活。倡導並踐行「哭聲免疫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生的外孫女是酒精成癮者,多次自殺……

可以說,「哭聲免疫法」真的是以犧牲了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幸福為代價后,才被歐美媽媽們所摒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但遺憾的是,至今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媽媽對於「哭聲免疫法」「從小分房睡培養獨立性」等教育理念深信不疑,追捧、執行著。

很多媽媽都覺得,小時候不與孩子親近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其實不然!

馬伊琍就曾在微博中提到自己生第一個孩子時,因為相信「哭聲免疫法」,流著眼淚聽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硬著心腸不去抱孩子。

結果她因為抱不到孩子天天哭,孩子也因為缺乏安全感,敏感且懦弱,不敢去探索新事物。

既然「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行不通

那麼面對哭鬧不停的寶寶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同樣也有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

讓我們看到了寶寶小時候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

得到細心呵護、溫柔擁抱、及時回應的孩子

反而更容易獨立探索

這就要說到心理學著名的「恆河猴實驗」了,這個實驗雖然有些殘忍,但卻揭示了孩子小時候最渴望獲得的是媽媽的愛!而不是什麼狗屁獨立訓練!

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在用猴子進行實驗后發現,身體接觸所帶來的安慰是愛最重要的元素。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要讓嬰兒身心得到健全發展,必須給予足夠的擁抱和愛撫。這個發現推翻了華生的觀點。

哈洛的恆河猴實驗,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絨布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絨布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但它卻更願同絨布媽媽呆在一起。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嬰猴寧願不喝奶也要跟絨布媽媽在一起

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飲食需要時,它們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絨布媽媽的身上,雖然這個實驗的對象是猴子,但絕大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哈洛還在曠場試驗中證明,母親的關愛對於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

他把幼猴放進一個不熟悉的小房間,房間里放滿了幼猴喜歡的東西。然後哈洛設計了三種情況:

房間里僅有絨布媽媽;

房間里僅有鐵絲媽媽;

房間里一個媽媽也沒有。

結果發現:

當房間里僅有鐵絲媽媽,或者沒有任何媽媽的時候,幼猴都非常害怕和緊張,或是抱著頭縮在牆角,或是蜷縮在毯子上,對周圍的玩具不理不睬。

當房子里有絨布媽媽時,幼猴會立刻衝過去,緊緊抱住絨布媽媽。過了一會兒以後,幼猴會把絨布媽媽當作安全之源,大著膽子去觸碰那些玩具,輕輕摸一下掏一下,然後迅速返回絨布媽媽懷裡。然後又試著去觸碰那些玩具,如此循環往複,跟人類孩子一模一樣。當哈洛將絨布媽媽拿走後,幼猴就會抱頭縮在牆角,表現出非常害怕的樣子,給再多玩具也不要。

由此哈洛得出了兩個結論:獨立並不是簡單孤立與狠心培訓出來的,恰恰相反,得到細心呵護、溫柔擁抱、及時回應的孩子,反而更容易離開媽媽懷抱去獨立探索,成為更加獨立、更能適應社會的大人。

每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之初,他會認為自己是和這個世界、和母親渾然一體。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既是充滿期待又是迷茫無助的。當孩子哭喊著想要抱卻得不到回應的時候,就會對環境、對母親失去信任,被無助感包圍。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傷害,「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讓孩子感到無助和恐懼。

聽到嬰兒的哭聲便立即行動,無論是人類還是在動物界,這都是母性的本能。最好的育兒方法就是母性本能和順其自然,在能給予孩子回應和愛時請不要吝嗇,對孩子來說無回應之處,即是絕境!

那麼具體到孩子哭的時候

媽媽該怎麼做呢?

分齡解決方案奉上

↓↓↓

孩子哭,是好事

不同年齡段

化解技巧大不同

面對孩子的哭鬧,不少媽媽會感到心煩氣躁、或無助無奈。這是因為當孩子情緒來襲時,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情緒表象,並且對此束手無策。但是如果我們關注到孩子哭鬧情緒背後的心理需求,就能夠恰當地疏解孩子的情緒。

1

1歲以內的孩子通過哭表達:我需要

媽媽應該及時回應

完全不用擔心會寵壞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在孩子沒能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之前,除了用哭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別無他法。所以,對於1對以內的小寶寶來說,哭是一種語言,是在告訴父母,我需要……

比如在嬰兒熟睡的時候,突然放聲大哭,睡夢中的媽媽也被驚醒,此時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是尿布太濕了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是寶寶餓了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隨著媽媽從頭到腳的查看,孩子從最開始吭吭唧唧到逐漸放聲大哭,寶寶已經很不耐煩了。一番折騰后,媽媽終於找對了原因,原來寶寶是被尿憋醒的,抱起來感覺尿布一熱,隨後寶寶又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以上種種需求,小寶寶都只能用哭聲來告訴媽媽。所以,媽媽能做的就是,在平時要多和孩子接觸、多觀察孩子,當你足夠了解寶貝的時候,自然能夠分別出孩子哭聲背後的需求,然後及時回應,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好。

消除了寶寶不舒服的因素,並且讓他們感到關愛,逐漸建立起對父母的信任,這就是最初的母嬰依戀。而且和父母有更好的依戀關係的孩子,將來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人際關係也比較良好。

Tips:

有些父母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對待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迅速滿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忽略他們。這樣就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孩子會不知道該怎樣傳達信息和需要才能得到父母的回應。這些孩子,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撫下來。

這個階段,完全不用擔心孩子一哭就滿足,會不會把孩子慣壞,對於1歲以內的小寶寶,再怎麼寵愛和滿足都不過分,盡情去愛他就好了。你能無限溺愛孩子的時間也就這麼點兒,珍惜吧。

2

1-2歲的孩子通過哭來表達:我要被關注

在給孩子更多關注和陪伴的基礎上

媽媽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止哭

1歲后的寶寶,哭聲的含義發生了變化,生理需要方面的哭聲逐步減少,而社交需要的哭聲逐步上升,孩子逐漸知道可以利用哭聲來召喚父母、獲得關注和陪伴。

這個階段,寶寶一哭我們就飛速去抱,就會像很多媽媽抱怨的那樣,他們會越來越頻繁地利用哭來讓父母抱。但是如果孩子哭,我們故意不理會,又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所以,這個階段應對孩子哭,就需要點技巧了。

平時,給夠孩子陪伴。跟他講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如果我們能夠安排寶寶各種有趣的遊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讓孩子醒著的時候經常有事情可做,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很無聊,而且經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緒,就不會一天到晚總愛哭。

對於已經哭起來的孩子,2歲內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就很管用。當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用孩子最感興趣的事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當孩子想要摸危險物品,被禁止,而開始大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帶孩子出去玩一會兒,或去看看汽車,講個故事等,用孩子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止哭的效果屢試不爽。

3

2-3歲的孩子通過哭來表達:我抗議

媽媽需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適度放權,並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2-3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段時期,孩子會很反抗對外界強加給他的東西,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按照大人給出的方向去成長,孩子一定會跟你對抗到底,如果孩子跟父母說「不」不管用,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抗議了。

比如,一個3歲的小姑娘很愛美,就喜歡穿裙子,不分四季、冷暖,只穿裙子。但是媽媽覺得閨女是跟幼兒園其他孩子學的愛臭美了,不能慣她這毛病。奶奶覺得,冬天那麼冷,絕對不能穿裙子,會生病。就這樣,在這個家庭里,每天早上,大人都跟孩子鬧著穿衣大戰。孩子堅持要穿裙子,各種哭鬧和拉扯;大人各種理由不同意,並試圖讓孩子放棄堅持,大人都是為她好,必須聽大人的。

在一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件中,孩子在用哭表達:我抗議,我要為自己做主。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哭鬧,通常是自我意識發展不被滿足后的結果。

所以,父母應該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需求,能夠允許孩子嘗試的事情可以盡量滿足,給孩子自我發展的時間和機會。對於孩子的哭,先表達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先發火把孩子的情緒堵回去。

比如上面那件女孩非要穿裙子的事來說,放權讓孩子做主自己想要穿什麼。孩子感到冷了,甚至因此生病了,下次孩子就會自己穿得再暖和點了,吃一塹才能長一智。擔心孩子臭美、模仿別人更是沒必要了,孩子就是在模仿中習得成長經驗的。

4

3歲后的孩子通過哭來表達:我很無助

敏感接收孩子的求助信號

同時鼓勵或陪伴孩子一起解決困難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在遇到挫折事件或是通過努力仍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求助或者不能表達他們需要幫助,所以只能大哭大鬧來發泄了。

比如,孩子好不容易畫好的一幅畫,不小心被別人弄髒了;孩子花費了好長時間,也拼不出一個拼圖;又或者爸爸教孩子騎自行車,孩子鼓足勇氣嘗試了很久,摔了很多次仍然沒學會……

媽媽對於愛哭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抱抱孩子,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感到委屈」諸如此類理解孩子的話語,也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發泄情緒。等孩子的情緒稍微平復后,媽媽可以問問孩子:「你遇到什麼困難了嗎?」或者「你願意跟媽媽說說你遇到的問題嗎?」諸如此類有利於深入了解孩子的問話。

然後啟發孩子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如果孩子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媽媽可以提出1-2個解決方案供孩子參考,讓孩子選擇要怎樣解決。如果孩子偏於膽怯,媽媽可以帶領孩子一起解決孩子遇到的困難。

另外,我們要仔細觀察,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求助信號,告訴孩子「如果要媽媽幫忙,不用哭,可以告訴媽媽你遇到了什麼困難。」讓孩子有請媽媽幫忙這個概念,同時又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孩子就會優先選擇使用語言,而不是哭鬧情緒來表達了。

雖然我們今天不可能把所有孩子哭的情況一一列舉下來給出答案,但我們想表達的是:不管孩子因何而哭,都不能故意冷淡不理會,或上來就盲目斥責制止。第一步最該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且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然後再談是講道理,還是放權,或是轉移注意力……這些都是技巧,都是在理解孩子情緒后的做法了。

情緒「宜疏不宜堵」,家長越是不理睬、越是禁止孩子哭,越是在為下一次更大的情緒爆發做積累!(拜託了媽媽)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哭了不抱"!很多家庭為此付出慘重代價,還有媽媽們還用……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