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吃什麼好、先吃蔬菜這種一餐中的順序很重要,但「何時」吃的時間點也很重要。
在最近的研究中,生物時鐘基因(clock genes)和進食節奏的「時間營養學」受到了關注。
舉例來說,每天都吃早餐的孩子成績比較好,並不只是因為早餐補充了大腦的能量。
吃了早餐,腦內控製體內節奏的中樞神經會被刺激。
因為這個刺激,體內的「生物時鐘基因」節奏獲得調整,提升了唸書的效率。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生物時鐘基因是存在於人體全身六十兆個細胞中的基因。
它在我們體內就像時鐘一樣二十四小時運作,負責體溫或荷爾蒙等的作用。
這個生物時鐘基因的節奏一旦變混亂,運動能力或能量的代謝就會下降,使我們變得容易發胖。
而且,生物時鐘基因裡有個BMAL-1,它具有讓細胞囤積脂肪的作用。
這個作用一般在下午兩點左右最弱,過了這個時間就會慢慢變強,在晚上十點到淩晨兩點的時候最為強烈。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我們常會聽到「為了預防發胖,不要太晚吃東西」這樣的告誡,就是因為BMAL-1 在晚上的作用比較強烈,若是在晚上吃東西的話,就會促進脂肪的囤積。
通常,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花三到四個小時,為了在深夜一點前結束消化吸收,最好在晚上九點前吃完晚餐。
我有個好方法可以推薦給各位,就是「分食」。
因為工作必須晚歸的時候,下午可以先攝取一些輕食,像是果菜汁+飯糰、沙拉+三明治等。
下班後只吃蔬菜或蛋白質的主菜,避免在晚上九點後攝取容易變成中性脂肪的碳水化合物。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另外,太晚吃晚餐的話,胰島素的分泌量也會增加。
假如持續讓胰島素分泌過多,最後就會變得量不足,作用變差而造成糖尿病。
為了好好珍惜胰島素,盡可能不要太晚吃東西是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