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耍脾氣時,你是煩躁、發狂還是冷靜應對?
|
|||||||||||||||||||||
作者:顏廷勝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特別容易變得倔強。原本溫順、聽話的孩子,突然具備了倔脾氣,變得調皮,不聽大人的話,跟大人頂牛,越是不讓做的事情越要做。 我認為,這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人和孩子對於變化的不適應和衝突導致的。面對此種情況時,需要家長用心去疏導和規範,不過具體的方式和方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2013 年11 月,兒子快五歲了。
正好山東博物館有意大利畫展,其中還有達•芬奇、畢加索等畫家的一些真跡。我覺得兒子喜歡畫畫,就請了一天假帶兒子去了濟南。 看畫展的時候一切順利,兒子看得很仔細也很開心。接下來,我們開始參觀博物館,到了佛像館時,兒子看到那些神態各異的雕像,好奇地仔細觀看,不停地說:“真漂亮。”突然,兒子指著一處佛塔問我:“爸爸,那是什麼?” 我就說:“這是佛塔。
” 結果兒子急了,說:“這明明是房子。”這時候我還沒太在意,說:“也可以這麼說吧,在寺廟裡,這種房子就叫佛塔。”說完我就慢慢向前走。走了幾步,我發現兒子沒有跟上來。一開始,我還以為他被哪件展品吸引住了,就停在那裡等他。
結果等來等去還是沒看見他,就走回去找他。 看我走回來,他氣呼呼地躲開我,走到另一個角落。我這才意識到,他這火發得有多大。 又等了一會兒,我走過去,蹲下來對他說:“兒子,你先別生氣好嗎?剛才你問我那是什麼,我說了我的答案。你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可以說出你的想法。
這有什麼好生氣的呢?你覺得像房子,我覺得像佛塔。就算每個人覺得不一樣,也沒什麼大不了。就好像你喜歡吃冰激淩,而我喜歡吃老冰棍,有什麼關係嗎?” 兒子聽完這些,還是撅著嘴不肯理我,不過看得出比剛才平靜一些了。我繼續說:“我和你都請假來濟南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看畫展、看博物館。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想高高興興地來玩。
如果是因為我看東西的眼光與你的眼光不一樣就生氣,我們又為什麼來呢?現在,請你冷靜一下。如果你覺得不想再看了,我們就回家。如果你想繼續看,我可以等你不生氣了再繼續看。” 說完我就走出五六米遠,開始看其他的展品。兒子在原地又站了一會兒,走過來對我說:“爸爸,我們去看新的佛像吧!” 如果是在兩個人都不冷靜的情況下,其實不管講什麼,對方都很難聽得進去,只能是越吵越厲害。遇到這樣的分歧,倒不妨先冷靜下來,等氣消了,再去好好溝通。 我感覺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特別容易變得倔強。原本溫順、聽話的孩子,突然具備了倔脾氣,變得調皮,不聽大人的話,跟大人頂牛,越是不讓做的事情越要做。 我認為,這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人和孩子對於變化的不適應和衝突導致的。一方面,孩子長大一些了,行動能力、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當然有時候也會盲目自信,甚至自以為是;另一方面,大人始終覺得孩子還小,習慣用老眼光看待、要求孩子,甚至去阻撓孩子嘗試新的探索和活動。最終,就一定會形成對抗和衝突。 比如,孩子可能對抽屜感興趣,不停地把抽屜拉進拉出,甚至把裡面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這實際上是孩子在探索新的領域。很多家長往往會覺得孩子是在搗亂,就生硬地把孩子拉開,甚至訓斥孩子。 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自我情緒的推動下,往往並不會善罷甘休,而是惦記著有機會就要再去“研究”。 其實孩子不聽勸、倔脾氣、耍賴等這些表面看上去不好的表現,恰恰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自然發展的過程。這樣的自然發展,需要家長用心去疏導和規範,不過具體的方式和方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家長首先端正態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認真傾聽和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然後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相信會得到孩子的理解的。 如果孩子蠻不講理、不知收斂,也不能一味地縱容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在商場以撒潑打滾來要挾家長買東西,實際上就是在“比拼”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用自己的哭鬧來“折磨”家長,家長的忍耐力就決定了這場鬧劇的結果。如果家長一開始就對孩子的撒潑打滾採取不理會、不勸說,同時也不呵斥、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這樣的行為並不能威脅到家長,他自然就會放棄。 當孩子放棄無理取鬧之後,家長也一定要及時表揚孩子。這一點,往往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地方。 當孩子不再蠻不講理時,就是在改正自己的行為,當然值得認可和表揚,否則,又怎麼能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不應該的,哪些行為是好的呢?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96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