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有三個家"老唐這幾天有點抓瞎,在上海工作的兒子打來電話,說自己最近要出差,妻子又...
|
|||||||||||||||||||||
中年人有三個家 文/ 孫道荣 老唐這幾天有點抓瞎,在上海工作的兒子打來電話,說自己最近要出差,妻子又在外地培訓,孩子沒人帶,讓他和媽媽趕過去幫幫忙。這頭剛放下電話,那頭老家的遠房侄子又打來電話,告知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最近身體不大好,感冒久治不愈,催他趕緊回去帶老人到城裡的大醫院看看。老唐發覺,自從人到中年之後,對於家的概念,他反而越來越迷糊了。 他和妻子一商量,只好分頭行動,他回老家照顧老父親,妻子趕去上海幫助兒子。妻子已經提前退休了,他也退了二線,單位裡倒沒什麼事情,請幾天假就可以了,只是自己家裡,還養了一條狗,陽台上種了不少花花草草,夫妻兩人這一走,狗和花草,都只好委託給朋友幫忙照顧了。
小時候,父母的家,就是自己的家,唯一的家。他在鄉下長大,直到18 歲那年,當了兵,離開了家。那幾年, 探親就是回鄉下的家,探望父母。若干年之後,他轉業來到了現在的這座城市,離家二百多公里。一有假期,他就會坐上長途車,回家。
再後來,他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父母的家,遂成了老家。 很長一段時間,父母的家,也就是鄉下的老家,與他自己的家,也就是他在城里安的家,讓他有點混淆。他對單位領導說,我要請幾天假,回家一趟。這個家,是父母的家。
回到鄉下的家,陪伴著父母,一切熟悉又陌生。假期完了,他對父母說,我要回家了。這個家,是城裡的那個家。他覺察出父母眼中的一絲失落。在父母面前,說自己回家,卻是去另外一個地方,這也讓他感覺很彆扭。
因此,後來他就改口了。他對父母說,我要回去了,而不說我要回家了。以前,打電話讓父母到城裡來,他會說,你們來我家住幾天吧,換成了你們來我這住幾天吧。他覺得,父母在,那就是自己的家,永遠的家。 他有了自己的孩子。
這個三口之家,越來越忙碌,擔子也越來越重,他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個家庭之中。為了孩子上學,他幾次租房子,換房子,搬家,每次搬家,孩子都歡喜得不得了,“又搬新家了”。在孩子眼中,只要在父母身邊,搬到哪兒,都是溫暖、安全的家,他為什麼不快樂呢?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房子變大了,以前只有一個房間,一家三口擠在一起,後來條件好了,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間,他還特地準備了一間客房,那是留給鄉下的父母的,雖然年紀大了之後,他們進城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但是,每年過年,如果父母不肯來城裡的話,他就一定帶著老婆孩子,回鄉下的家,和父母一起。 孩子大了,去外地上大學了,他的家,忽然也空了下來,像鄉下父母的家一樣。孩子畢業了,工作了,談戀愛了,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他們只有這一個孩子。自從兒子定居上海之後,妻子就經常在他耳旁念叨,要不要退休之後,到上海去,和兒子住在一起。他一直很猶疑,在他看來,那是兒子的家。妻子不同意他的觀點,兒子在哪,哪就是我的家。他想想,也是,難道說,自己的家,不是父母的家嗎?那麼,兒子的家,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家? 他有了三個家。年邁的父母,守著鄉下的老家,那是他們的根;他和妻子也在守著這個家,它就像一個中轉站,對兒子和孫子來說,他的這個家,就是他們的根據地,他們的老家。而兒子遠在上海,支撐著另一個家看電視上的天氣預報時,有三個地方,他是必注意的:遙遠的鄉下老家,上海,還有自己居住的這座城市。 老家或上海,有什麼天氣變化,他都會立即拿起電話,給老父親或者兒子打過去,問候一聲,提醒一句。老是晴雨不同,冷暖不同,氣候不同,讓他覺得,自己的三個家,相距真的不近,自己的家,真的有點大啊。 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孩子在哪,家就在哪。他覺得,這兩句話,都對,家在哪,心就在哪,愛就在哪。 完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54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