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住眼睛的從來都不是鬼而是你自己!你會愛上什麼人,一路以來都有跡可循...
|
||||||||||||||||||
作者:許皓宜 「我身上有缺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這麼覺得。 是在人群中被那些烏合之眾的泛泛之談給凍僵的時候?還是因為那位一邊發號施令、一邊流露出不懷好意的老闆?那些雞蛋裡挑骨頭的批評、和自戀式的炫耀,與我們何干?那些充滿個人意見的肯定、和否定,又何需在意? 我們應該要明白,如何不受這個世界的歇斯底里所擾。但,曾幾何時?自卑的感覺居然開始爬上心窩,在跳動的心頭啃噬出細微的小洞? 每啃出一點,都釀成一點缺少、一點空…… 心理學說,這就是存在我們心底的「缺乏情感」,也形成我們尋找親密伴侶的「潛意識邏輯」。 尋愛邏輯一—找回我曾失去的 原來那些心頭上感到「缺乏」的自己,從來沒有消失,而是被自卑的挫敗感,鑽出一層層「碎片」,在內心空間裡紛紛飛舞;就像打散的拼圖一樣,一片片散落出去。
有時候我們會以為這些「碎片」—自信的、歡樂的、聰慧的、天馬行空的、古靈精怪的、善辯的、信任的、自由的、創意的、勇於衝撞的……怎麼都不見了?所以拼命往外去尋找。(是啊!如果某人身上有我失去的這些碎片,那麼只要與他結合,我就能重新擁有了吧?) 當我找到擁有我心裡「碎片」的主人,我感覺到自己墜入愛河。 因為透過他,我們想像著能把不完整而自卑的自己,拼湊回來。 尋愛邏輯二—找到我所認同的 如果從那些心頭上的「缺乏感」透視進去,我們可以從窺探到童年和青春時期,自己認同與不認同的人事物。 比方說:如果我曾經看過隔壁大嬸拿著鍋剷,追著她那看來吊兒郎當的老相好,當著大街上的人來人往對他破口大罵:「死沒良心的,敢劈腿就不要給我回來。
」聲音大到我好奇地打開窗戶,然後撇見站在門外看熱鬧的我的父母,我老爸那雙大手覆蓋上我媽瘦弱的肩,深情地對她說:「放心,我永遠也不會看妳以外的女人。」 我可能悄悄關上窗戶,心跳的頻率卻告訴我:以後要愛老爸那種「深情英勇」,絕不要愛得像大嬸那樣「吊兒郎當」又「吵吵鬧鬧」。 「潛意識」記下這幅畫面,小心地擺放在我記憶深處。 多年以後,我同時遇到A君和B君。當A君手上的溫暖無意地拂過我的肩,當B君那吊兒郎當的牛仔褲幾乎露出他半個臀部︙︙一股濃濃的、記憶的味道從遠方傳來,童年和青春在我心裡溢散開來…… 我以為自己應該與A君陷入愛河,卻沒想到B君居然也對我有蠱惑般的魅力。
於是我才明白,不管是認同或不認同的童年記憶,都可能創造我們成年時期的找尋。 前者,是一種「正向認同」的追尋,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我們期待重溫曾經有力量的過去;後者,是一種「反向認同」的追尋,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我們期待扭轉早年缺乏的不堪經驗。 原來,我們會愛上什麼樣的人,早就有跡可循; 如果我們補足了心裡的缺,遇到愛,將不再若有所失。 「真正的忘記,是某天你又想起它時,居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再痛了。」──回應電影《我的藍莓夜》 內容由 三采文化《如果,愛能不寂寞。
》提供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341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