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尖叫,跟父母教養態度大有關係
|
|||||||||||||||||||||
「我家小柔,只要不順她的意,就會開始尖叫或大哭…」「我家的弟弟,生氣也叫、高興也叫,在外面尖叫讓媽媽很難堪…」 其實啊,小孩子愛尖叫,這根父母教養的態度有關係 孩子為什麼這麼愛尖叫?是孩子的發展過程,還是大人教養態度造成?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尖叫哭鬧?不同年齡的孩童,尖叫的意義不同 「0-1.5歲」語言不足的尖叫期 身體不舒適、對外界環境有意圖與需求,語言受限而尖叫。 仍不會說話的幼兒會尖叫,常常是反應生理上不舒服,如肚子餓、生病、累了,等。語言有限的孩子,受外界過多的刺激而興奮與不適時,會用尖叫或哭的行為來反應。當孩子有表達的意圖,如想要拿水壺、想抱抱..等,焦急之下會直接用尖叫方式表達。 「1.5歲~3歲」發展自我的尖叫期 為反對而反對、試探大人、吸引注意力與為達到目的尖叫。
2歲是孩子尖叫的高峰期。1.5歲的孩子「自我」的觀念開始增強,會以「我不要!」或「故意不要」來證明自己,而許多大人認為孩子小而過度禁止, 如「不可以,你還不會!」,讓想獨立卻詞彙不足的孩子,很難表達出他的需求,急躁到用尖叫來表示不滿。 有些孩子會試圖用尖叫來引起大人注意、試探大人反應、甚至用尖叫讓大人妥協而達到目的。 「3歲後」抗議挑戰的尖叫期 3歲後的孩子,能使用的詞彙較多,尖叫的情形會逐漸好轉。 這時期孩子若會尖叫,多數是在反應不滿,如「為什麼不行,我就是現在要!」抗議或挑戰大人,希望事情能夠順他的意。
這時期孩子情緒發展較複雜, 遭遇挫折卻無法完整表達情緒,也會用尖叫嘶吼等行為來表示,要適度引導情緒表達,才不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人際互動能力。 「小提醒」:有特殊問題的孩童,如過動兒、語言遲緩、自閉症等。由於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語言比同年孩子差, 甚至有固著行為,會更頻繁用尖叫來表達,請家長有疑問,儘速尋求專業諮詢與治療。 除了年齡,尖叫行為與家長教養態度有直接關係。 排除特殊疾病,家長您的教養態度,影響著孩子發展過程尖叫的行為與出現頻率。
大人沒有耐心回應孩子 當孩子試圖用語言跟家長溝通與表達想法時,家長由於忙碌而沒有及時的回應,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耐心,習慣用尖叫大鬧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來達到目的。 大人過度禁止、也不提前預告 在孩子想學習獨立的過程,大人常過度禁止,認為孩子不會,結果造成孩子的情緒失衡,用強烈的尖叫大鬧等方式抗議。 大人也時常沒事先告知就禁止孩子,如突然把玩具拿掉不給他玩,要求孩子馬上來吃飯等,讓孩子容易失控尖叫與反抗。 孩子尖叫,大人就妥協 孩子在公共場合尖叫,讓大人感到丟臉,或是大人因忙碌而沒空了解孩子尖叫的塬因,為了息事寧人而急著妥協 ,讓孩子養成用尖叫來控制大人、逼迫他人屈服、達到目的的習慣。 大人常對孩子吼罵大聲 當孩子哭鬧尖叫時,家長沒有耐心了解塬因,自己時常用大叫、吼罵方式來管教或與其他家人互動, 會讓孩子認為「只要大聲」就是老大,因此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
家長面對尖叫的好方法 了解尖叫塬因、協助表達需求 針對較小的孩子,需要大人先耐心觀察塬因,再試著說出孩子說不出的需求或情緒,如「你是不是想要拿這個?」、「做不好所以很生氣嗎?」、 「弟弟覺得好興奮所以大叫啊!」、「身體不舒服嗎?」,這樣通常能減少尖叫的頻率與習慣。 冷靜的應對、鼓勵用說的 孩子尖叫時,最忌諱大人大聲斥責回應,如「閉嘴!我要打人了~」。若大人的反應越大時,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增強尖叫行為。儘量保持冷靜、 甚至直接抱抱孩子來緩和孩子情緒,再和緩的語氣糾正孩子,如「你這麼大聲叫,媽媽耳朵痛到想哭了?來!告訴媽媽怎麼了?媽媽喜歡你用說的!」。 不壓抑孩子情緒,而是引導孩子用言語說出情緒與感覺。
忽略、離開現場、冷靜隔離 在家時可適度的忽略孩子尖叫,讓孩子理解尖叫來達到目的是無效的。或者讓孩子到房間隔離,尖叫後願意冷靜的溝通時再出來。鼓勵孩子好好用說的, 父母才會回應要求。在公共場合尖叫,則建議帶孩子離開當下環境,好好發洩完。最後再與孩子溝通:「叫完之後,我們再回餐廳吃飯」。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267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