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角落的人都過著相似的人生
每個角落的人都過著相似的人生 1、我們的人生注定要平庸?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十歲的時候看二十歲,從心底里厭棄,怎麼那麼老!二十幾歲的時候看中年人,也不免打從內心發出尖酸刻薄的鄙夷,活到那時候也就麻木了吧! 在“親愛的嘉倩”傾訴郵箱裡,經常收到這樣的來信:
D寫信給我,我該怎麼辦,來自農村,為了我進城讀大學家裡欠下一筆錢。我終於畢業,但是讀了那麼多書,很想出國,像同齡人一樣,看看世界。可是爸媽需要我,我不得不回家鄉找一份工作,用青春換取生存,然後按照傳統早早結婚,生娃子。活著,就這樣了嗎? 我看了看爸媽,不知道他們怎麼突然就一下子長那麼大的,似乎自從我出生開始,他們從未年輕過。莫非,他們出生的時候,就被設定了某個功能叫“注定平凡”?
2、全世界的人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 不然,我們是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轟轟烈烈的,豐盛的,有故事可說的”。是嗎?於是17歲的時候,我決心要離家看看世界,總覺得外面的世界無比大,會很精彩,別人在過著我們所不知道的人生。 在澳門。早晨走路上學的時候,常看見小小的公車裡擠滿了穿製服的當地孩子們,和公車並排的是一輛輛家長接送的機動車,一張張被風吹得壓抑而扭曲的年輕臉龐,還有背後沉重的書包。課餘時間賺點小錢,給一個當地女孩補課,她就如同大陸的高考生一樣,面對著升學課業的壓力,臉上發了一顆顆巨大的痘痘,背英文的時候如同和尚念經。
在巴塞羅那。同公司的英國人,雖然會說點西班牙語,但一旦下班,有聚會有嘉年華,還是經常和在巴塞羅那的英國人一起參加。他們最常去的還都是英國酒吧,慶祝英國節日,講著倫敦發生的事情,吃飯也不因為西班牙獨特的時間表而影響。
我發現全世界的人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忙忙碌碌,差別不大,因為那就是所謂的“生活。”三毛曾在《萬水千山走遍》裡說過:“人生又有多少場華麗在等著,不多的,不多的,即使旅行,也大半平凡歲月罷了。”
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到底,有沒有外面的世界呢?這個問題問給在像牙塔里的孩子們,一定是用力點頭充滿了期許。 再把這個問題扔給在國內那些渴望出國的人,也一定是更猛烈地點頭。從小我們就聽著一首歌,叫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光是聽到精彩,就覺得激動,至於無奈,在現實生活裡嘗盡了各種無奈,似乎那精彩蓋過了無奈風頭就好。
可事實呢?永遠記得第一次離開家,抵達澳門。一個人回到了住處,關上門突然世界安靜了也落寞了。我意識到,到哪裡生活都是一樣的。房子裡面的生活相差無幾,床,冰箱,書桌。室內的生活恍惚還以為在上海。打開電腦,瀏覽的那些網頁還是以前經常看的,打開QQ,MSN舊日高中同學也都在線,他們的那些狀態也都和我出發前一模一樣,一切還在原地,只不過是我去了另一個地方而已。 多少留學生在某個時刻對留學生活充滿了失望,甚至盼望著立刻回家?
一個大學畢業生說,想要出國想要受傷害去經歷,那才是人生,可是父母不允許,年齡也擺在眼前,現在上班了,遇到了一群混日子的人,更想要逃走。 一個男孩說,沒有出國前讀你的文章,覺得很精彩,期待著。自己出國兩個月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最清楚 一個優秀的中學出來的人,選錯了大學,到了國外身邊的國內人都是一些讀不進大學,被父母重金砸出來的,每天這群人都在倫敦市中心唱歌夜店,日子混著混著就混到了畢業。 一個平凡家庭的女孩,出來後發現身邊的人都在談論逛街,買名牌化妝品,整日派對,在外國也有KTV,她覺得世界不一樣了,和以前的淳樸不一樣,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富二代世界。 一個家裡被當做佛一樣供著的大城市獨生子女,出來後與人共享學生公寓,對於廚房的骯髒還有極品室友相處不和,叫苦連連。 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看的外面的世界嗎?
5、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有的人去旅行,最後收穫的只是幾張寄給自己的明信片和數碼相機裡的“到此一遊”;有的人在隔壁公園走一圈,看到的卻是春夏秋冬別有韻味人生:散步的老阿姨,還有下棋的老男人,看到生命的恬淡和幸福。
旅行或者遠遊真正的意義,是在於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打理你那個“世界”。一段好的旅行,行走時拋開日常繁瑣的一切,心境很空,像是直升飛機那樣高瞻遠矚。給自己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回想曾走過的路。先不要想著去多少地方,這次飛行要多遠,就帶著一顆看風景遊玩的心和一個簡單的目標:在路上重新認識自己,和心內的世界說說話。
說白了,活著不就是吃喝拉撒的事兒嗎?
6、其實,每個角落的人都在過著相似的人生。 又繞來繞去,回到這個問題:非得要出國,才能自由嗎 所謂的自由,是在於心的自由,敞開接受這個世界,但同時保持自己的觀點。是你被關在小屋子裡,照樣能在一張小紙上,畫出廣闊藍天。是你即便不能走出去看世界,卻心裡懷有著對一草一木的珍惜和喜愛。
而且,如果一個啞巴愛上了唱歌,一個聾子愛上了交響樂,想一想,比起他們,你是多自由。我常常推薦別人去關注社會新聞,不是去看別人活得比我們慘,而是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廣大的世界。從一個不相干的人的角度去看一看你現在的世界。 往往,我們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放進了玻璃罐頭里,你需要換一個角度看,才能真正看清自己所處的位置。 閱讀那些旅行書本,我們常常被吸引,覺得非要去一趟,可是現實不允許每個人都走。難道,就要不能活在自己的人生里面?再者,閱讀這些書,還有自己走過的路,我發現每個角落的人,都在過著相似的人生。
7、你想要過的生活,不過是未曾發掘生活的有趣之處。 荷蘭房東夫婦,兩個人很老了,還是熱愛騎著自行車週末四處踏青。平日里,男人在樓下做著他的活,每天早晨按時起床,夜晚做飯。女人買菜上班,偶爾孩子們有時候來看望。 巴塞羅那的普通家庭,週末有了點時間,就去加泰羅尼亞周邊小鎮逛一逛,曬曬太陽,平時男人要六點起床上班,下午兩點下班,坐在沙發前看電視喝咖啡。女人九點起床,做做家務就去上班,晚上七點到家,繼續做飯,男人睡去了,她繼續在客廳看書。 上海的爸媽,春夏秋冬,兩人六點半在廣播鬧鐘裡醒來,八點鐘各自上班,晚上五點下班,吃完晚飯看電視,十點睡覺。過春節國慶的時候也懶得擠個人潮登個黃山,去個海南島吃海鮮,倒是樓下小區散散步,路上遇到老張老王吹吹牛,去趟超市就買袋鹽,日子過得挺歡快的。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481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