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人,脾氣越大
|
|||||||||||||||||||||
沒有實力, 智慧勿缺; 有了實力,涵養易得。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憤怒對別人有害,但憤怒時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多少人就此以為發怒可以懲罰激怒自己的人。 這可真是天大的誤會。 托爾斯泰只說對了一半。
只是後一半。 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就算他怒火沖天,也沒有人畏懼,更沒人在意。 發脾氣,是要看資格的;發脾氣,也是要看實力的 小時候,生活在偏遠小鎮上的我,有一種離奇的惡趣味,就是喜歡看潑婦駡街。 倒不是因為鎮上特產潑婦,或者潑婦特別漂亮。 其實鎮上的潑婦並不多。
可是,鎮上的潑婦倒是特別活躍。每隔一陣,在街頭就有一次轟轟烈烈的駡街表演,如同露天的戲劇演出一樣精彩。 而且從不用擔心缺少圍觀群眾,雖然圍觀的大部分人都看不到演出的開頭。 那年頭,鄉鎮上娛樂活動少得可憐,畢竟鄉下人沒有現在的城裡人會玩。 潑婦駡街,起因往往是各種清官難斷的家庭瑣事,不知道怎麼就激發起來,從家庭內部輾轉吵到街頭,終於擴大成公眾事件。
而所罵的對象,多半是長相老實、看起來怯懦少語的家庭成員,比如她老公。 駡街不棋逢對手是不是有點不光彩,她倒不考慮,因為老公老實,反而容易越罵越起勁,越罵越難聽。 於是她胸中積攢了多年的怨氣怒火,可以毫無顧忌地傾瀉出來。同時嘴巴蹦出難聽話,也是在向圍觀群眾努力證明她發怒是合理的、正當的。 可惜,她錯了。
兔子急了也咬人。 她老公終於忍無可忍,沖上去往她臉上狠狠抽了一巴掌。 潑婦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嚎啕大哭起來,哭得天旋地轉、撕心裂肺,甚至就地躺下,開始撒潑打滾。圍觀群眾當然更是哄笑起來,樂得不可開支。 打人當然不對。
但這一巴掌,把潑婦的怒氣,抽了回去。怒氣攻心,讓她喪失理智,徒增笑柄。 發怒,很沒品。 更糟糕的是, 沒有實力的發怒,傷害不了別人,除了讓自己看起來更愚蠢,折磨的是自己,羞辱的也是自己。 她的錯誤在於,過高估計了自身的實力,把別人暫時的忍讓,當成了永久的懦弱。 那一巴掌,是個狠狠地教訓。雖然她不會吸取教訓。 劉邦被項羽的大軍圍困在滎陽。城外沙塵揚起,旌旗招展,喊聲震天,也不知道有多少軍隊。 情勢十分危急,西楚軍隊隨時都有可能攻破滎陽城。 此時在北方,韓信的北路大軍一路上高歌猛進。他消滅了趙國,脅迫燕國投降,並最終攻入臨淄,平定了齊國。 如果韓信的部隊,從齊地出發攻打楚國,勢必能有效分散西楚軍隊對滎陽的壓力。 劉邦在滎陽急得團團轉。 他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韓信的書信給盼來了。 但是韓信的信上,是這麼說的:“齊國是個狡詐多變、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和楚國相鄰,如果不設立個代理齊王來統治齊國,局勢恐怕難以安定。我希望能夠做代理齊王,這樣有利於局勢穩定下來。” 劉邦老奸巨猾,韓信這點小伎倆瞞不過他。 讀完書信,他氣得破口大駡:“老子困在這裡,日夜盼望你小子來救老子,你丫卻想自立為王!” 還好劉邦身邊有張良和陳平兩大謀士,冷靜又機敏,不容易因情緒而喪失理智。 他們趕緊暗中踩了踩劉邦的腳,湊近劉邦的耳朵,低聲說:“目前我方處境不利,怎麼可以禁止韓信稱王?還不如趁機立他為王,厚遇他,讓他鎮守齊國。否則容易生出變亂來。” 劉邦立即醒悟過來,卻繼續罵道:“大丈夫要當就當真齊王,當什麼代理齊王啊!” 他馬上派了張良去齊國冊立韓信為王,並徵集軍隊進攻楚國。 一場危機就此消弭。 劉邦當然不是沒有脾氣的軟蛋、慫貨,傳說他是赤帝之子,是註定了要成為天子的男人。 很多年前,秦昭王曾說:“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天子一怒之威,可至於此! 但此時形勢不同,若是他不分輕重,不掂量自己的實力,衝冠一怒,點起兵馬,卻反過頭去攻打韓信,難保不會身死國滅。 一言不合,拔刀便砍,那是庸夫之怒。 英傑和庸夫,也許並無脾氣大小之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前者懂得克制無實力時的怒意。 沛公很憤怒,但沛公不說。他不會自取其辱。 然而現實中,越是沒資格、沒實力發脾氣的人,脾氣越是大得驚人。 杜月笙說過:“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說的就是此類人。 心理學家考倫維茨發現,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受到了挫折,就容易產生憤怒,憤怒又導致人充滿了攻擊性。 沒有實力的人,當然更容易在現實中受挫。 所有沒有實力卻又無甚大智慧的凡夫俗子, 他們過著滿是傷痕的人生,只能坐看自己怒意熾盛。 他們再沒有別的本事讓人敬重,這樣的怒火 更像是在痛恨自己的無能 。 可沒人在意他們的脾氣,反而讓他們徒然收穫了羞辱和嘲笑。 然後怒火反噬內心,那便是自怨自艾、自傷自憐。 當他們真正擁抱了實力,那時,卻已無發怒的必要了。 當一個人受到的尊敬發自他人的真心,他修煉出包容的涵養來,還奇怪嗎?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90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