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病在胃,根在腎,1個「小方」溫腎補胃,根治胃炎
|
||||||||||||
慢性胃炎,病在胃,根在腎,1個「小方」溫腎補胃,根治胃炎 胃炎反覆發作,該選中醫還是西醫?同樣吃五穀雜糧,為什麼有的人就會得胃病,有的卻完全沒事?即使得上胃病,有的人幾天就好,有的人卻反反覆復總犯病? 事實上,除了胃部本身的損傷、病變得不到修復外,還有一個根源性問題常常被人忽視,那就是胃與腎的相互關係導致的胃氣不足。患者如果經常感到胃疼、愛腐吞酸、胃寒怕冷,多屬此因。 《黃帝內經》中提到,「腎者,胃之關也」。中醫認為:「精血之司在腎,水谷之司在脾胃,水谷之海本賴先天之主。也就是說,消化功能的強弱,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
名醫趙獻可這樣解釋脾胃與腎的關係:食物進入胃裡,就像水谷放入鍋中,要用火煮才能熟。這個火就是腎氣,在下焦蒸熟,才能運化吸收。由此提出「補脾不如補腎」的觀點。 對於這類患者,我常給他們用的一個方子如下: 鐘乳石30克、黃柏10克、肉桂65克、公英30 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一劑,七天為限。 此方適用於寒熱錯綜、虛實夾雜、脾胃不和的慢性胃炎、潰瘍病、萎縮性胃炎等,效果很好。
醫者按:鐘乳石,甘溫入腎,溫陽暖脾,補虛損;肉桂,辛甘,溫腎陽,暖脾火,入脾腎,通血脈,除冷積,其含有的揮髮油成分可促進胃液分泌,提升消化功能,解痙止痛;黃柏,燥濕清熱,滋養腎虛;公英,抑菌解毒,促進潰瘍癒合;甘草,補中健脾,斂酸止痛,消炎生肌。 此方過去並不常用,但最近幾年,由胃炎反覆發作及常年用藥引發的腎虛胃寒的病例越來越多,使用此方臨床效果明顯,越來越為胃病患者所推崇。中醫治胃,貴在對症和堅持,您有胃病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共尋良方。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870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