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從頭按到腳,高血壓沒處跑!如何理順控制血壓的12大穴位!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成因,與情緒過激,內傷虛損以及飲食失調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機體陰陽失衡,氣血不調。主要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成因,與情緒過激,內傷虛損以及飲食失調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機體陰陽失衡,氣血不調。主要影響肝臟和腎臟,加上體內的風、火、痰、瘀等引起各種自覺症狀,如頭暈、頭痛、心慌、胸悶等。中醫推拿尤其適宜慢性進展型高血壓,對緩解自覺症狀有明顯效果。平日堅持推拿 練習,刺激神經反射及體液調節,增強大腦調節機制,使小動脈的張力減低,從而降壓。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1.按揉百會 ( 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標準定位:

百會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屬人體督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

百會穴主治頭面五官、神志及氣虛下陷等疾患:

如頭風、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目不能視、鼻塞、鼻衄、口噤不開、角弓反張、小兒驚癇、脫肛、泄瀉、痔疾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現代多用百會穴治療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胃下垂、子宮脫垂、高血壓、低血壓,神經性頭痛,美尼爾綜合症,老年性痴呆,內臟下垂,精神分裂症,腦供血不足,休克,中風後偏癱、不語。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 按揉印堂 ( 兩 眉頭中間)。

印堂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屬於經外奇穴。此腧穴位於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頭痛、鼻淵等病症。

主治病證

頭痛,眩暈,失眠,結膜炎,瞼緣炎,鼻炎,額竇炎,鼻出血,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子癇,高血壓、小兒驚風等。

3. 按揉太陽 。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4. 按揉腦後風池 ( 枕骨之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風池穴是人體的穴位,別稱熱府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所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其穴義是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主治:

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炎,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高血壓,精神病,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蕁麻疹。

5. 太沖穴可以降血壓

太沖穴從腳拇趾與旁邊的第二趾之間,沿著足背推上去,兩個骨骼相接稍微隆高之處就是太沖的位置。太沖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穴義為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其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關太沖穴的治病療法有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等。

使用指頭壓迫,會感覺到脈動。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不讓肝氣升發太過,是肝經上最負責任,最任勞任怨的。

太沖穴現代常用於治療腦血管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痹、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配合谷稱為四關穴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口喎等。

6、太溪穴可以降血壓

腎經上的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間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補腎陰的要穴。補腎陰就是給「樹」澆水;大腸經上的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時,在肘橫紋的外側頭凹陷處即是此穴。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7、曲池穴可以降血壓

曲池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出自《靈樞·本輸》。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此穴用來撲滅火氣,降壓效果最好。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癮疹、濕疹、瘰癧等病症。

8、耳背溝可以降血壓

中醫發現,經常按壓耳背溝有助於降血壓。因此,這道溝又有「降壓溝」之稱。降壓溝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按摩降壓溝可以間接地刺激脊神經,對臟腑有一定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不僅能降壓,也能對人體產生良性刺激。降壓溝對應於耳廓前面的凸起(耳輪),在中醫耳穴療法中將其比喻為「人體的脊椎」。

平時若感覺血壓偏高有所不適,可以按揉此穴。如果想持久見效,也可以請醫生採取外用療法。即,取王不留行籽一粒,用醫用膠布包埋在耳廓背面,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平時常按壓王不留行籽。此法降壓效果較明顯。

9、湧泉穴可以降血壓

湧泉穴現代常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為急救穴之一。湧泉藥物敷貼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腳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腳上有諸多穴位同臟腑相連。高血壓患者,常對足部進行按摩,另外結合中藥材泡腳,也能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按摩重點放在湧泉穴(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按摩時還要著重尋找壓痛點。這是因為當人體臟腑發生病理改變的時候,便會在雙足對應的反射區產生壓痛。按摩後30分鐘內需飲溫開水,以利於血液循環,有助排毒。

10. 按揉內關 ( 掌腕橫紋上 2 寸)。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11. 按揉足三里 。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12. 按揉三陰交 ( 小腿足內踝尖上 3 寸)。

三陰交穴是身體的一個穴位。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按摩功能: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成因,與情緒過激,內傷虛損以及飲食失調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機體陰陽失衡,氣血不調。主要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1261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