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齊全的穴位拍打,防治各種慢性病,其實你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
|||||||||||||||||||||
人體中的經絡就像是線路,而髒腑就是燈泡,每一個穴位就是連接“線路”和“燈泡”的開關,它時刻在影響著人體中能量的流通和氣血的運行。如果說,我們長期能夠給予這些穴位相關動作的刺激,就能夠輕輕鬆鬆的防治一些慢性病。 其實,以中醫的理論作為基礎,再結合各穴位的分佈以及經絡的走向,將人體的50個主要的穴位與健身操有機的結合起來,而研發的一套“永新穴位保健操”,它將養生、降三高與健身集於一體,長期堅持既可以在人體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又可以緩解三高患者的病情。 “永新穴位健康操”分為17步驟: 1、對擊十宣穴 十宣穴位於十個手指的尖端,左右手共10個,屬於“奇穴”,常用於中風、中暑出現昏迷時的急救。刺激此穴位可以起到預防眩暈和降壓的作用。
取穴:手掌向上,十指微屈,十宣穴就在手十指尖端,左右一共10個穴位。 功效:清熱開竅。 輔助治療:用於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驚厥等),可以用來緩解各種熱證:急性咽喉炎、高血壓、急性胃腸炎和手指麻木。 2、對擊八邪穴 八邪穴是人體中48個“經外奇穴”之一,這裡的“八”指的是數量,雙手手背一共有8個穴位點,而“邪”指的是邪氣,疏通局部氣血,從而達到預防各種疾病因素入侵到體內。因而故名“八邪”,這個動作刺激到的就是位於我們手指指縫的“八邪穴”。
取穴:八邪穴的准確位置位於手指的背面,做微微握拳,從第一至第五個手指之間,各個手指的分叉處一共有8個穴位。 功效:可以用來緩解各種煩熱,比如說頭痛、咽痛、目痛、牙痛以及項強等,此外,也可用來緩解手臂紅腫、毒蛇咬傷和手指麻木等。 3、撞擊合谷穴 合谷穴屬於手部陽明大腸經。由於大腸經與肺經相為表裡,以中醫的說法,肺主皮毛,大腸經是肺經的表經,而合谷穴與肺經的脈絡是直接相通的,所以此穴可以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是治療表證的要穴。所以,對於汗證來講,此穴有雙向調理的作用,無汗可發汗,汗多可止汗。
合谷穴其實就是一個保健穴,就算是平時在沒有什麼病的情況下,按揉它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屬於大腸經原穴。 取穴:合谷穴,在手背的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 功效:輔助治療頭痛、發熱、目赤腫痛、鼻衄、咽喉腫痛、血淵、耳聾、齒痛、口眼歪斜、面腫、中風口噤、多汗、黃疸、痛經、熱病無汗等。 合谷穴為人體全身反應最大的刺激點,可以降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這對於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以及神經衰弱等症狀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效。 4、撞擊大小魚際穴 這個動作刺激的是人體中的大小魚際穴、太淵等肺經穴位,有強心的作用,可針對冠心病、心悸和心絞痛患者。
魚際穴,屬於手部的太陰肺經,在人手掌正面拇指的根部,向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的突起的部位,醫學將其稱之為大魚際穴。大魚際穴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可見明顯突起,佔手掌很大面積,大魚際穴與人體呼吸器官的關系十分密切。 ①對擊大魚際穴 ②對擊小魚際穴 取穴:手掌內、外側的邊緣由一組肌群構成而稍微隆起的部位,大拇指的一側稱之為“大魚際穴”,相對的另一側則稱之為“小魚際穴”。 功效:大魚際穴與呼吸器官的緊密關系,使得它對防治感冒大有裨益,而且對於咽痛、流清涕、打噴嚏、鼻塞咳嗽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素有“保命穴”之稱。 而小魚際穴可以輔助治療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發熱以及扁桃體炎和小兒營養不良等。
5、敲打後溪穴(換手) 後溪穴為“輸穴”,有舒經利竅和寧神的功能,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以預防頸椎、駝背、腰部和腿部的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和補精益氣的功效。 取穴:將手握拳,在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此穴。 功效:輔助治療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以及肘臂攣痛等痛症以及耳聾、瘧疾、癲癇、目赤。 在中醫經絡學裡,後溪穴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因為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這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而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我覺得如果大家只想做養生保健時則只需要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即可,一般按揉幾分鐘後就能夠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好比感覺像燃燒的火爐一般,暖徹心扉。 點揉此穴位,對於腿疼、小腸經有熱有很好的緩解症狀的功效。 6、手背對拍中諸穴(換手) 此穴為少陽三焦經常用的腧穴之一,該動作刺激的是中諸、陽池、液門等三焦經穴位,能夠保持頸椎和腰椎的健康,有助於改善腦缺血。 取穴:俯掌,液門穴直上1寸,即第四、五掌指關節後方凹陷中取穴。 患者俯掌,掌心向下,中渚穴位於手背部位,當無名指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的凹陷處(小指與無名指指根間下二釐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功效:能夠緩解頭痛、耳聾、耳鳴、咽喉腫痛、目赤和手臂紅腫疼痛的症狀。 7、拍擊尺澤穴(換臂) 尺澤,屬於手部的太陰肺經,這個動作能夠刺激到的是曲池、曲澤、尺澤等穴位,這對止咳和降壓等有輔助性的治療效果。 取穴:尺澤穴位於人體的手臂的肘部,取穴之前應當先將手臂往上舉,在手臂的內測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便是此穴;或是在肘部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 功效:清宣肺氣,瀉火降逆。這對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百日咳、肺炎、麻疹、高血壓、丹毒、支氣管哮喘、急性胃腸炎、肺結核肘關節以及周圍軟組織疾病中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8、內勞拍少海 少海穴,手部少陰心經合穴。這個動作刺激的是手部少陰心經的內勞穴和少海穴。輔助治療心痛、癔病等心與神志病;肘臂攣痛和臂麻手顫;頭項痛、腋肋痛;瘰癧。 取穴: 少海穴:在肘部前區,位於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屈肘取穴。 勞宮穴: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即: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 功效: 少海穴:(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頭痛,眩暈,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尺神經炎,尺神經麻痺。 (2)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胸膜炎; (3)運動系統疾病:落枕,前臂麻木及肘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肘臂攣痛,下肢痿痺。 (4)其它:心絞痛,淋巴結炎,疔瘡,瘰癧,急性舌骨肌麻痺或萎縮,肋間神經痛等。 勞宮穴:主治病症: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心悸,癲狂、癇,口瘡,口臭。中風,善怒,發熱無汗,兩便帶血,胸脅支滿,黃疸。心絞痛等。 9、揉按中府穴、雲門穴(換肩) 這個動作刺激到的是中府、雲門等肺經穴位,針對肺部疾病、氣管和支氣管疾病均有治療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府穴還有診斷治療肺癌的作用。 取穴:位於胸部、鎖骨下窩凹陷處,肩胛骨喙突內緣,前正中線旁開6寸,有胸大肌。 功效:氣短、咳嗽、胸悶、胸痛、疝氣上沖心、肩痛不舉、癭氣、四肢逆冷、喘不得息。 10、拍打肩井穴(換肩) 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常用的腧穴之一,刺激肩井穴或是經常拍打這個穴位,不僅能降壓,這對於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效。 取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 功效:對肩背痺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起到很好的緩解症狀的作用。 11、叩擊風池穴、百會穴 ①叩擊風池穴:足少陽膽經刺激的是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循膽經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取穴:頸部,當枕骨之下,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與風府穴相平。 功效:壯陽益氣。輔助治療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②叩擊百會穴:這個動作刺激的是我們頭頂的百會穴,屬督脈,有安神助睡眠、降壓、治頭痛等作用。 取穴:後發際正中上7寸,當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功效:開竅醒腦、回陽固脫。輔助治療頭痛、目眩、鼻塞、耳鳴、中風、失語、脫肛、陰挺、久瀉久痢。 12、輕拍腹部 刺激我們腹部神闕、氣海、關元等保健要穴,這些穴位能調節胃腸功能,尤其適於糖尿病患者。 取穴:神闕,人體穴位名,位於臍正中,屬於任脈的穴位。 :有治腹痛、久洩、脫肛、痢疾、水腫、 虛脫。禁刺,宜灸。 氣海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5寸。輔助治療虛脫,厥逆,腹痛,洩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13、擦膽經 這個動作刺激的是人體頭部的膽經,其中就包括有頷厭、率谷、懸顱、天沖、目窗、正營、承靈、浮白、角孫等穴,能夠預防偏頭疼和降壓的效果。 取穴:循行部位起於目外眥(瞳子髎穴),上至頭角(頜厭穴),下行到耳後(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後折至風池穴。 功效:緩解治療側頭、眼、耳、鼻、喉、胸脅等部位病症,肝膽、神經系統疾病,發熱病,這麼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中醫思維十,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證。 14、拍擊腎俞穴 腎俞穴,作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這個動作刺激的是我們後腰的腎俞、三焦俞等膀胱經穴位,而這些穴位適合泌尿疾病的預防以及緩解治療,能夠強腎固本。 取穴: 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首先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然後吸氣,我們先摸到我們的肋骨的下緣,在側腰部,沿著肋骨的下緣畫一條水平線,交叉在我們的腰兩旁的肌肉上,這就是腎俞穴。) 功效:緩解治療疾病為:腰痛、腎髒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15、腳跟踢“然谷” 這個動作刺激的是經的滎穴,所謂的“然”,也就是燃燒的意思;“谷”就是表示這個穴位的位置是在足內踝前起大骨間,這個位置的精氣埋藏的特別深。 取穴:位於在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輔助治療:①不調,帶下,,小便不利;③咯血,咽喉腫痛;④消渴;⑤小兒臍風,口噤不開;⑥下肢痿痺,足足跗痛。 16、拍打委中穴 此穴為人體足太陽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古語有“腰背委中求”的說法,其實指的就是凡腰部的病症都可以取委中穴治療;此穴具有散瘀活血、清熱解毒和舒筋活絡等作用。 取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膝蓋後面的直線中間叫做委中穴)。當我們彎曲腿部時,膝關節的背面也就是凹陷處,最裡端的正中點。 功效:主治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 17、拍腿部膽經 這個動作刺激的是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用力敲打,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非常的厚,所以這個動作必須用點力,且必須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打,才能夠有效的刺激穴位。 取穴:膽經在下肢的巡行路線是沿股、下肢外側中線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間。 其實倒是有個很容易找到的標志,那就是沿著褲子中間的那條線至膝蓋側面處,主要是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個穴位。 功效:輔助治療側頭、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這個整套保健操做下來能刺激到我們人體的50多個穴位,兼顧多個髒器,集健身、養生於一體,適合各年齡段人群,尤其適合老年朋友鍛煉。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 http://tw.gigacircle.com/2776788-1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00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