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身體陰虛又陽虛會出現什麼癥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醫文化更是其中的翹楚經常會聽到一些這樣的說法,你的身體陰虛,你的身體陽虛,那麼究...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醫文化更是其中的翹楚經常會聽到一些這樣的說法,你的身體陰虛,你的身體陽虛,那麼究竟什麼是陰虛?有什麼事陽虛呢?身體又為什麼會出現陰虛,同時又有陽虛的情況呢?出現這些情況又會有哪些癥狀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陰虛和陽虛也分很多種的,首先,我們來說說陽虛吧! 某些陽虛質的人,明明陽虛,偏偏要裝「熱」,出現長痘、口臭,甚至心煩失眠一類的「熱火朝天」的癥狀。其實這是假象,是由於下焦陽虛,導致根基不牢,出現陽氣虛浮的現象,虛浮的陽氣飄到人體的上部,於是出現牙痛、口臭、心煩失眠、面部發紅、皮膚油膩甚至冒痘等諸多貌似上火的癥狀。這種特殊的陽虛類型中醫稱之為「上盛下虛」或者「上寒下熱」。

同時,身體下半部分則表現出中醫所謂的「寒像」:夜尿多、大便不成形、白帶清稀、腰膝酸軟等。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類人千萬不可盲目敗火,動不動就吃清熱解毒藥,一定要致力於解決陽虛這個根本,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陽虛分為脾陽虛、胃陽虛、心陽虛、肝陽虛、肺陽虛、腎陽虛、胞宮虛等等。 所謂陽虛,就是陽的缺乏,所以陽虛質的人需要補充體內陽的元素。另外,由於身體長期缺乏「陽光」的溫暖,這類人的身體往往處於一種寒冷的狀態。

溫陽散寒是這類人保健養生的關鍵所在。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黃帝內經》將人體看做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而在五臟之中,腎和脾分別被稱為「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補益從它倆下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醫認為,腎乃一身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這源,脾腎陽氣足,身體自然就安泰了。因些,治「冷」要治本,脾腎施補是重點,還要提醒的是,補講究的是溫補,不能急於求成,動不動就上大熱的補品,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 這類人不僅要順應時節,在春夏季節重點養陽,平日的調理也重要。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養陽的食物、葯膳,尤其是早餐,與一天陽氣的生髮緊密相對,更要多多安排養陽的食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在進食溫熱性食物的時候,這類人要少吃甚至不吃生冷、性寒的食物和油膩難以消化的東西,不然你的溫補工作就泡湯了。像兔肉、鴨肉、鴨血、柿子、苦瓜、香蕉西瓜之類的食物,在中醫看來都是性寒涼的,要少吃,甚至不吃,羅漢果、金銀花、野菊花、薄荷等,雖說是夏季清涼敗火、解暑消渴的好東西,卻不適合這類人服用。沙冰、刨冰、冰淇淋、冰鎮啤酒等也是他們無福享用的。

特別注意用藥,抗生素、清熱解毒的藥物應盡量避免使用,以免使體內本就不足的陽氣遭受打擊。 除了通過進食來補充陽氣,運動、良好的情緒、保暖都能幫助你累積和節約身體的陽氣,如此日積月累,增強體內陽性能量,就能達到積少成多、量變到質變的效果,脫離陽虛質的行列。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陽是向上的元素,而陰是一種趨於沉降的元素。如果說陽相當於自然界的太陽的話,陰就相當於自然界的月亮;如果說火代表陽的話,那麼水就代表著陰。陰給人的感覺就像月亮那樣安靜,就像水那樣清涼;如果說陽性熱,可以蒸騰化生為氣。

那麼陰就是性寒,可以凝聚成形。也就是說,陰具有涼潤、安靜、內守、向下的趨勢。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在中醫學中,陰被看做人體內一種具有滋潤、濡養作用的物質,津液、血液等這類有形物質都被劃分為陰。 陰虛就是人體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陰液少了,機體缺乏滋潤和濡養,陽也就無法被正常地剋制了,陰陽一失衡,身體就會產生一系列不健康的變化。最顯著的就是乾燥和虛熱。 這種乾燥的感覺就像缺了水的大地,乾涸,熱氣蒸騰。外顯在身體上,則表現為皮膚容易出現細紋,鼻子老覺得乾燥,它們都是身體缺乏滋潤而發出的求救信號。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陰虛和陽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當我們的身體長時間處於某種狀態的時候,就經常會出現陰虛或者是陽虛的情況,身體不適往往不是立時就顯形的,希望大家能夠對自己的身體都有注意,出現問題,及時就醫。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醫文化更是其中的翹楚經常會聽到一些這樣的說法,你的身體陰虛,你的身體陽虛,那麼究...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755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