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遠離身邊這 3 種好人,他們正在慢慢 折磨你!

 

 


.                                                                                     

 (圖片擷取自:香港討論區)

我們從小就被要求做一個好人,

也希望所遇之人皆為良善。

成為社會認可的好人,

和大多數人步調一致,

追求現世安穩,也是最安全輕鬆的生存之道。

繼續看下去...

1. 看似不求回報

實際上只是在迎合社會而已

每個人的身邊也總會有

那麼一兩個「老好人」的存在,

他們積極樂觀、心存感激、循規蹈矩,

對別人盡心盡力,無原則地好。

然而,這種好看似不求回報,

卻渴望刷存在感,

往往容易成為別人無形的負擔。

不僅如此,好人總喜歡對少數者進行干涉,

以迷之責任感,將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人,

無視個人獨特性。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日本作家中島義道在

《我討厭的10種好人》中直言,這樣的好人,

雖然符合社會普遍預期和價值認同標準,

但未經思考,只是缺失自我人格迎合社會而已。

人類是複雜有趣的生物,

不假思索就遵循固有規範,

無味、無感地當個好人,

就很難做真實的自己,也失去了人格魅力。

失去個性的好人,雖然溫暖,

但是無趣;雖然無害,但難以親近。

假裝忘掉的事情

卻會被這種人刻意提起

《海邊的曼徹斯特》主人公李因為一次大意,

引發了一場火災,失去了三個兒女,

妻子也與他離婚。

無法與過去和解的李,

獨居在波士頓一個半地下室的小房間裡,

白天做著最普通的藍領工作:

修馬桶、接水管、剷除積雪,

晚上去酒吧喝悶酒,挑釁生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李深陷漩渦效應,慢慢與外界失去聯繫,

不斷地遺落親情、溫暖,

最後在小小的一隅,流放自己,了卻餘生。

在生活中,無論遭遇了什麼,

人們總傾向於把不愉快的事全忘掉,

更確切地說,是想忘掉、

假裝忘掉,至少也要儘量避免提及。

2. 喜歡宣傳殘酷的經歷

將自我價值觀強加於他人

就好像電影《亂世佳人》

郝思嘉說的經典臺詞: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人們更喜歡看那些轉過頭去輕拭淚水,

然後展現沒事的明亮笑容面對眾人的劇情。

中島義道認為,殘酷的人生經歷,

是無法刪掉的,即使能夠,

那也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對他而言,最自然的狀態是,

從各個方面觀察體會不愉快的事,

甚至寫下來,公之於眾。

最終,還能起到治癒效果,變得平靜,

之後再遇到其他痛苦時,也較容易忍受。

生活不僅需要雞湯,

也需要鼓起勇氣面對現實遇到的挫折。

強加價值觀於別人,

雖是好意,但很難令人喜歡。

如果那些積極面對生活的人,

只是遵循自己的信念,

那倒也沒什麼,問題在於,

他們還喜歡向別人宣揚這個信念,

如果碰到李這樣的人,

必定要拉著他勸他樂觀起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你選擇積極,那也無妨,但管好自己即可。

當別人盡情哭泣時,不要去打擾,

更不要勉強他擠出笑容。

因為哭著吃飯的人,是可以活下去的。

當別人很喪,只想行屍走肉地活下去時,

也無需批評他們太極端、消極。

因為這其實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要知道,很多時候,

關我屁事是一種美德。

3. 真正討厭的並非忘了感恩

而是強迫別人感謝自己的人

同事小美最近被房東張姐弄得啼笑皆非。

上周加班回家,正好碰上住在樓下的張姐。

張姐見她一臉倦容,驚呼:哎呀,

你怎麼變得這麼憔悴了?是不是忘記保養了?

不容分說,回家拿了一款面膜塞到小美手裡,

稱這是自己閨女從國外給自己寄回來的,

叮囑小美回去馬上敷。這還不算,

還給了小美一杯自己親手煲的美容養顏湯,

看著小美喝完才算。

接下去的幾天,只要碰見張姐,

她都會拉著小美,仔細打量一番,

笑眯眯地說:你看,挺管用的吧。

你以前臉上氣色那麼差,

怎麼打扮都沒用,女人還是要對自己好點。

小美是敏感肌,張姐送的面膜她不能用;

那杯美容湯,也只是因為張姐煲得太多喝不完,

左鄰右舍都送了。明明只是做個順水人情,

卻仿佛拯救了小美的皮膚和人生。

這類好人,表面上無私付出,不求回報,

其實他們需要的是你的感激、贊許,

是利己主義的變相表現,

實則是為了得到另一種滿足。

張姐或許只是想聽到小美稱讚自己的手藝,

或者她有個貼心的女兒。

但見面就強調她對小美的幫助,就很難令人喜歡。

就像中島義道說的,

真正討厭的並非不忘感恩的人,

而是那些動輒就將不忘感恩的教條強加於你,

或喋喋不休地進行說教的人。

避免成為一個

需要「施恩圖報」的人

中島以自己的母親為例,

母親給人送禮後,如果過了三天還不見對方回禮,

就會認為對方不懂禮節。

有心施德便是無德,要求別人不忘感恩,

就已背離了初衷。

總是把幫助過別人的事掛在嘴邊的人,

也無法獲得好人緣。

另一方面,很多人對於這種好,

也不擅長拒絕,還表現得樂於接受,

感激涕零的樣子。

因此,我們要避免成為一個施恩圖報的好人,

也要對這種好學會拒絕。

世界從都不缺沒原則的善良,

缺的是分寸和克制。

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爭吵,

本能的反應是上前勸解,當和事佬。

但是,如果想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就要置身事外,告訴孩子:

你要自己和小朋友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沒有我,你也能行。

很多好人也是這樣,

為了維持表面的一團和氣,

在看到別人發生矛盾時,

總是不問緣由上前勸解:大家都少說兩句吧。

然而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不一樣,

有人喜歡把問題在當下解決。

矛盾發生時,雙方會把真實的想法都表達出來,

運用溝通的戰術,最終達成和解。

這時吵架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

想看到大家高高興興的好人,

急著摻和勸止,自認為很成熟,做了好事。

但是,用逃避、轉化的方式將問題大事化小,

問題和危機依舊存在,隨時還有可能再次爆發。

而且,這些好人且不管自己過得好不好,

總熱衷於介入他人的生活,

在別人的生命中尋找存在感,

發揮自身價值。

做好人的成本太高

別再渴望活成別人心中的模樣

陳方在《有一種「好人」不會讓社會更好》中提出:

做好人一定有成本,主流道德中,

無論成本多高,我們一定還是要做好人。

只不過在日常中,需要做怎樣的好人,

有時需要仔細掂量,是真好人還是「假好人」,

這關乎自己的格局。

缺少思考的好人,

渴望活成別人認可的模樣,

不會表達真實想法,最終也將失去自己和原則。

學會主動思考辨析,有自己的見解,

保持自己的個性,才不會成為一個討厭的好人。

要知道,你在別人的生命中

原本也沒有那麼重要的作用,

你只需過好自己,

你無怨無悔的好

有可能只是別人的煩惱。

對人好,可以贏得認可與尊重,

但想要真正贏得親密關係,

還需要做真實的自己。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608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