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一句話女兒激動自殺:多少優秀的孩子,毀在了父母的差評裡
|
|||||||||||||||||||||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視頻,覺得又好笑又心酸。 視頻裡,小姑娘一臉嚴肅的問爸爸: “爸爸你有一個缺點,就是老是讓別人不開心,你能改掉嗎?” 面對孩子的請求,爸爸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能!”。
聽到這裡,小姑娘委屈的反駁:“我才不認同呢!” “小孩要是老是不開心,就會得一種不開心的病,那樣就不能健康長大了。” 我非常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初心是不希望孩子變成溫室裡的花朵,所以才用這樣的方式逼迫孩子強大。
但是,不知道這位爸爸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挫折教育,只會給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而非他所希望的堅強。
不恰當的挫折教育,不但無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還會導致孩子出現敏感自卑、焦慮無助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走向極端。 盲目的挫折教育 正在傷害我們的孩子 2016年高考結束後,一名高三學生小斯(化名)選擇結束了自己年僅18歲的生命。 在遺書中,他說自己“從未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無論做什麼都會被打,哪怕是吃飯打嗝,夾菜姿勢不對,想喝牛奶這類小事。
因為父親小時候很苦,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讓他吃苦是為了他好。 可是小斯內心很不認同這種方式,認為父親的教育方式太過可笑。有次吃飯他說菜是苦的,父親就說不苦從哪裡來,然後擺出一副說教的樣子,讓人十分反感。 小斯學習成績很好,但考的再好也得不到父母的鼓勵。或許是因為害怕孩子會驕傲,他的父母常常用打壓的方式教育孩子,認為這樣小斯下次考試才能考的更好。
於是他考到98分會被罵,考到全校73名被媽媽嘲諷,好不容易得到父親承諾說拿到一等獎就給他買電腦,最後也不了了之。 有時候父親問他英語學懂沒,他如果回答學懂了,父親就會批評他:“不要驕傲自滿,半灌水響叮噹。” 他如果回答沒有學懂,父親也會批評他:“那你這一學期學了些啥子麻批。”還說電腦買了也是影響學習,上網會上癮。 在父親的打壓下,小斯覺得自己非常自卑,認為自己個子矮,穿的衣服不好,別人聊天自己像個土包子一樣什麼也聽不懂。
他變得越來越自閉,覺得自己除了成績哪裡都不好,活的沒有任何意義。 最後小斯在遺書裡寫道:
父母總是認為打壓孩子是為他好,可以避免孩子變得驕傲自大,卻忽略了,盲目的挫折教育會只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傷害。 有獨無偶,曾看到這樣一條微博,有一個老藝術家,對獨女要求特別嚴苛,後來女兒讀到常春藤博士,她去美國看女兒,不知怎麼就指責起來。
女兒一聽,翻身就跳下陽台,最後沒救回來。 據旁人描述,這位母親在旁人面前十分以自己的女兒為驕傲,但面對女兒,卻極少稱讚與表揚。而這種長年累月的打擊,最終導致了這個悲劇。 孩子輕生的念頭,並不是一時興起。 無論是跳河自殺的小斯,還是跳樓自盡常春藤博士,他們都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打壓和批評之下,心中的鬱悶情緒,長久得不到排解,於是在最後一根稻草的刺激下,做出了自毀的行為,釀成了悲劇。
而這兩個家庭的悲劇告訴我們,孩子最想要的是父母的肯定和讚揚, 而不是打著“為他好”的名義,不斷打壓孩子的自尊,最後讓這種錯誤的挫折教育,毀掉孩子對未來的期盼。 真正的挫折教育 就是教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泰國有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以賣切好的新鮮水果謀生。 母親沒有文化,她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讓女兒在生活中學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在母親的耐心引導下,女兒不僅學會了切菠蘿,還通過吃菠蘿發現了賺錢的渠道,最後通過觀察,找到了銷售菠蘿冰棍的秘訣,把自己的生意做的比母親還好。 短片的最後,母親欣慰的說: “非常高興能看到她在實踐中成長,自己解決問題,或許有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也相信她能過的很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課,正是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勇敢的面對挫折,通過觀察生活,在實踐中學習,最後成功解決了問題。 而這告訴我們: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讓父母做孩子的差評師,更不是讓父母刻意的給孩子製造挫折; 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孩子勇敢的面對失敗,積極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和思考,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父母這樣做 孩子更有力量面對挫折 教育家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說:
那麼我們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1、接納孩子的真實情緒,允許孩子畏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很多孩子都會表現的不知措施,他們可能會通過哭泣躲藏等方式來逃避問題。 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挑戰困難,或者指責孩子過於膽小,你的指責和強勢只會讓孩子更加膽怯,更加不敢去嘗試。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給孩子一個擁抱,允許孩子通過哭泣表達自己的害怕,等他情緒穩定下來,再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2、教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獨自面對 孩子的能力有限,當他多次嘗試還是無法解決困難,我們就要及時的教導孩子怎麼處理,通過示範或目標分解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不要指望孩子自學成才。 3、正視孩子的失敗,不對孩子期望過高 孩子害怕失敗不敢嘗試,往往和父母的態度有關。如果父母只想孩子贏不想孩子輸,喜歡在孩子失敗時喜歡冷嘲熱諷,孩子就會變得不自信,不敢積極嘗試。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孩子就會患得患失,害怕失敗後父母會失望,從而選擇逃避。 所以面對孩子的“輸贏”,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苛求孩子第一。 4、誇獎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孩子的成就和天賦。 當孩子的戰勝困難,適當的誇獎能讓孩子更加自信,也更有勇氣面對挫折。 我們可以多多誇獎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孩子的成就和天賦。
我們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但我們也要注意愛孩子的方式,別讓錯誤的挫折教育,成為傷害親子關係的利刃。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對孩子的包容與讚揚。 若你時常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給予肯定,坦然的面對孩子的失敗和缺點,孩子才會更有勇氣面對挫折,慢慢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的大人。 最後,願每個家長都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691518733212451340/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568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