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這種肝「病」,90%都不用治,很多人卻不知道
|
|||||||||||||||||||||
我國是肝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佔全世界的50%左右。肝病的高發讓許多人對肝髒檢查重視起來:血檢、B超、CT等,都被列入了體檢之中,但大家卻不太看得懂檢查報告,常常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那麼在肝髒檢查報告中,到底哪些是真正需要擔心的情況,哪些又是“虛驚一場”呢? 不少人在體檢報告上一看到“囊腫”、“瘤”等字眼,就忍不住懷疑是重大疾病。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囊腫、瘤都是危急病症,像是下面這3種情況,我們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肝囊腫 01 囊腫一般指的是有液體存在的腫泡,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其危險程度也不一樣。發生在肝髒的囊腫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良性疾病,全球患病率僅為4.5%~7.0%,其中約95%的人不需要治療! 肝囊腫可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前者較為危險,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而後者更加常見,多為先天性發育異常。
如果肝囊腫直徑超過5cm,可考慮穿刺檢查,確定有無惡化傾向。如果肝髒內有多個囊腫,可能是遺傳疾病,可接受進一步治療。 簡單來說,無症狀、不長大、無壓迫情況的肝囊腫,記得定期檢查就好。 肝血管瘤 02 血管瘤一般是指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常見於皮膚和軟組織內。而肝血管瘤與之類似,可能是由於肝髒末梢血管先天畸形,也可能與激素異常有關。
但它並非腫瘤!直徑小於5cm的肝血管瘤,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就不需要治療。較大的肝血管瘤有出血風險時,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切除或介入微創治療。 B超、CT、核磁共振都有可能檢查到肝血管瘤,沒有特殊情況時,一般先進行隨訪觀察即可。 肝內鈣化灶 03 鈣化形容的是局部組織中的鈣沉積和硬化,比如動脈斑塊鈣化,或者骨骼鈣化等等。但肝內鈣化灶並非都和鈣有關系,常見情況是肝病癒合後留下的“疤痕”,無需治療。
如果影像學檢查顯示為多個鈣化灶,而且集中位於肝內膽管之中,可能為膽管結石。直徑超過3cm的鈣化灶,不排除是轉移到肝區的癌組織,用CT掃描可進一步診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為肝髒的功能多樣,所以檢查項目也非常多,健康人群常選擇肝功能血液指標檢查,而肝病患者還會增加B超、CT等影像學檢查。 那麼,檢查報告上的哪些指標值得我們格外關注呢? 01 谷丙轉氨酶升高 轉氨酶大體上分為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其中前者多存在於肝髒當中,一旦肝細胞發生損傷,容易使谷丙轉氨酶滲入血液。 所以,正常情況下谷丙轉氨酶水平應在0~40U/L之間,如果超過40U/L,可能提示有肝髒或膽髒疾病,比如肝炎、膽囊炎、膽石症等。
正常人在劇烈運動、過於勞累、食用大量油膩食物或服用某些藥物後,也有可能引起轉氨酶升高。 02 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是肝病診斷、肝癌篩查的一項重要指標。臨床上約60%~70%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會出現AFP含量不斷升高的情況。 一般成年人不超過20μg/L,超過400μg/L則懷疑是腫瘤。普通肝病引起的AFP升高可能會持續2~3周後消失。
03 肝脾腫大 肝髒與脾髒位置相近,發生細菌感染時,可能同時引起肝脾炎症,出現肝脾腫大的現象。特別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容易在超聲、CT、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時,查出肝脾腫大。 04 肝實質增粗 B超、CT、核磁共振等都能檢查肝髒的實質密度,如果肝密度過低、肝組織細胞及血管增粗,提示可能有肝髒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結節、肝髒腫瘤等。 養肝重在平時,特別是夏季,吸煙、飲酒、熬夜、發怒等都容易損害肝髒健康。 1 調脂清肝茶 脂肪肝是最為常見的肝病,不及時遏制,容易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調節脂肪肝,除了要做到戒煙戒酒、清淡飲食、加強運動之外,在夏季還可以適當飲用調脂清肝茶。 取桑葉、熟山楂、杭白菊、綠茶各3克,或適量加減,用沸水沖泡成茶即可。 桑葉具有平肝明目、疏風清熱、調節血糖血脂的功效,山楂能健脾益氣,杭白菊和綠茶能清肝養脾、降火涼血。具體用法可咨詢醫師。 2 疏肝理氣香囊 從中醫角度來說,肝有疏洩作用,如果肝氣郁結、久郁不解,就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從而誘發很多肝髒疾病。 緩解肝鬱需要寬胸理氣,我們可以隨身攜帶疏肝理氣香囊,隨時隨地幫我們放鬆心情,排除不良情緒,並促進睡眠。 將香附、薄荷、玫瑰花、佛手、陳皮、檀香各取10克,用透氣的紗布做成香包,放在手提包裡或枕頭旁即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肝髒檢查報告單中需要格外注意和重視的項目,您都清楚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712659861177369099/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448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