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說來,關於洗澡水溫,合理的解決辦法應該是這樣的:
作為南方人,冬天能洗一個溫度適宜的熱水澡,簡直是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但是,作為感染性疾病專業的醫學碩士,我深知我喜歡的 40 ℃ 左右的水溫對很多細菌而言也是極佳的生長繁殖溫度。
比如我在 《熱水泡澡,警惕以下疾病》一文中提到的軍團菌,WHO 給出的不同溫度下的生存情況數據是這樣的:
而對大多數細菌來說,30 到 40 ℃ 是它們最適宜的生長溫度,一般細菌培養用的保溫箱,溫度就定在 35 ℃ 左右。
所以,你看到了,當我在 40 ℃ 左右的熱水浴中放聲高歌的同時,細菌們也在進行生命的狂歡。
對細菌們來說,這時和你一起熱水浴的細菌,就像待在媽媽子宮裡一樣,秒秒鐘分裂出一群子子孫孫。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加拿大魁北克省一項關於 211 個家庭的調查表明,40% 的電熱水器出水都可以檢測到軍團菌。
相對來說,由於設備設計因素的差異,燃氣/油型熱水器則較少發現軍團菌汙染的跡象。
許多電熱水器由於水箱受熱不均等因素,即使將水溫設定在 60 ℃ 以上,水箱底部的水溫也只有 30-40 ℃,因此很適宜細菌繁殖。
除了感染的風險,許多洗碗機等設備對設備水溫也有所要求,因為許多去汙劑的最佳起效溫度在 50-60 ℃ 之間。
調高水溫,細菌是沒生命狂歡了,但是,這又有燙傷的風險。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研究表明,44 ℃ 熱水持續接觸 6 小時左右會導致 II-III 度燙傷,如果水溫升高 5 ℃(即 49 ℃),則需 10 分鐘,而 60 ℃ 以上的熱水接觸十幾秒鐘就可能發生深度燙傷。
家庭用水容易發生燙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水龍頭才開時,流出的水溫是較低的,但隨著熱水迅速湧向出水口,水溫可能短時間內迅速上升,讓你猝不及防。
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皮膚嬌嫩,行為缺乏自知力,是燙傷的高發人群,全世界範圍內 60%-的兒童燒傷案例是由燙傷引起。
而老年人肢體末梢神經功能減退、循環較差,對熱和痛的感覺比較遲鈍,警惕性也較差,因此也很容易被燙傷。
醫院燒傷科不時接到因為水溫太燙導致嬰兒嚴重燙傷的病例,根據重慶某醫院的數據,7 歲以下的小兒燙傷有 53.8% 是洗澡操作不當所致。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就在 2015 年 1 月 12 日,一名兩歲幼童隨母親在公共浴室洗澡,還造成全身多部位深 II 度燙傷,經鑑定構成九級傷殘。
燙傷屬於燒傷的一種,根據受累的皮膚深度不同,可分為 I 度、淺 II 度、深 II 度、III 度。
雖然大多數燙傷病例沒有生命危險,但深 II 度以上燒燙傷會在患處留下明顯疤痕,除了造成不小經濟負擔,更給患者及家屬帶去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1977 年,美國華盛頓州有超過 的家庭,其家用熱水水溫高於 54 ℃,平均水溫在 61 ℃ 左右,這造成了大量的家庭環境下的燙傷案例,有近 1/4 的兒童燙傷緣於水龍頭裡的過高溫度的熱水。
1983 年,華府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家用熱水預設溫度不超過 49 ℃(華氏 120 度)。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5 年後,華府地區家庭熱水的平均溫度下降至 50 ℃ 以下,燙傷發病率與法案實施前相比也下降了一半多。
顯然「儘量高溫以清除細菌」和「控製高溫以避免燙傷」兩者需求無法同時滿足,那這二者間到底該如何抉擇?冬天洗澡時水溫應該怎麼調才合適呢?
這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1. 自帶儲水裝置的熱水器
許多家用熱水器都自帶有儲水裝置,這種情況下,應儘量保證水箱中的水溫在 60℃ 以上,以抑製軍團菌等細菌的繁殖,並在出水處安裝一個防燙傷閥門,讓冷熱水混合,使得使用時水溫降低至 49℃ 以下。
2. 燃氣型熱水器
對於燃氣型熱水器,其細菌汙染風險較小,但出水溫度較高,燙傷風險較大,因此,應當調整水溫低於 49℃ 從而防止燙傷。
3. 多路家庭用水係統
對於同時供應浴室、廚房的多路家庭用水係統,熱水供應設備越多,被汙染可能性越大,因此 WHO 建議,一天中至少要有一次水箱中的整體水溫要達到 60 ℃ 以上,並持續至少 5 分鐘。
除此之外,熱水經管道接近出水口時的溫度應該在 50 ℃ 以上,為了防止燙傷,出水口處也應安裝防燙傷保護裝置。
當然,為了防止被洗澡水燙傷,要達到文章一開始提出的要求,你可能得在裝修房子時候多支出一筆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