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晚娘臉!」天氣忽冷忽熱、說變就變,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更是猝死案例的高峰。尤其「心臟衰竭」容易急速惡化,一般大眾缺乏正確疾病認知,未能積極治療,導致心臟衰竭的住院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健保署資料顯示,心臟衰竭平均住院天數高居所有心血管疾病之首,全台每年約有2萬2千人,因嚴重心衰竭住院,台灣20%心臟衰竭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25%發病一個月內會再度住院、5年死亡率將近5成。TVBS 56台《健康2.0》邀請名醫群--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及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茂欣剖析有心血管疾病困擾。
氣溫變化對心血管的威脅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茂欣表示,天氣冷血管收縮壓力增加,容易造成缺氧,虛弱的心臟就較會產生血栓、心肌梗塞、腦中風,而這些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最多是在秋冬、冬春之際。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累、喘、腫」看似普通的症狀,是心臟衰竭的徵兆嗎?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表示,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了咳嗽、倦怠,有時會被誤以為是感冒,特別是下呼吸道感染,但心臟衰竭有一個特色,就是會「喘」,在台灣急性胸痛診斷規定肚臍以上會痛,就要做「心電圖」。邱冠明進一步提出,紐約心臟協會(NYHA)依據心臟衰竭嚴重程度分為四級,級數越高,表示心臟功能越差。
- 第一級:身體活動不受限制,一般的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 第二級:身體活動輕度受限制,可以從事日常活動;若作劇烈運動,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 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時,會感到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但休息後會緩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第四級:執行任何活動都會不適,躺在床上或站著不動也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心悸或心絞痛。
心血管的日常保健
遺傳、基因、體質無法改變,改變你能改變的飲食控制、健康生活習慣,有機會就多去運動。
營養師宋明樺建議從「食」開始,攝取五大類食物:
- 澱粉:五穀米取代白米。
- 蛋白質:魚肉海鮮取代牛肉豬肉。
- 油脂:植物油堅果取代動物油。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蔬菜:顏色較深的綠色蔬菜。
- 飲料:黑咖啡取代含糖飲料、每天一杯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