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經典及古代先賢的見解,總是古文,所及也只是原理原則。這些主骨、五臟之所生、生骨髓、先天之本、天一之所居、真陰源於腎……,到底表示什麼確切的生理功能?
如果腎氣不足,有什麼不舒服,有什麼功能會失調,這才是我們真正能了解,也真正能拿來用的。
心臟是所有能量的來源,這是我們大家都了解的。而腎在循環中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 幫助靜脈回流;二是 腎陽在循環系統承先啟後的功能。
◎動、靜脈血流量與補血方
靜脈回流是獲諾貝爾獎的重大生理發現。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人體中的血液,儲存在靜脈的佔了七成左右,真正在動脈中流動的血只佔少數。這有點像一個國家的現役軍人與後備軍人,現役約佔三分之一,而後備軍人佔了三分之二,以備打仗時可以立即徵召。
在進一步說明靜脈回流之前,我們先要介紹一個有名的方子:當歸補血湯(黃耆三○克、當歸六克)。補血方以四物湯(熟地十五克、白勺九克、當歸九克、川芎六克)為基礎,衍生出桃紅四物湯、三黃補血湯、膠艾湯等十餘有效名方。
但是在「當歸補血湯」中,當歸一味只用了六克,反而是大量使用黃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黃耆是補氣的良藥,重用之下如何補血呢?
有了靜脈血佔身體血液三分之二以上的知識,才能理解為何黃耆在大劑量時可做為補血湯用。
以下補充中醫補血方使用藥材特性:
前面比喻了人體內的動脈血與靜脈血,就像是一個國家的現役軍人與後備軍人,而黃耆在此方(當歸補血湯)是做為動員令用的。
運用 黃耆強補氣的作用功效,將靜脈中的後備血液快速催趕到動脈,以解燃眉之急。使用時症見為「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波大而虛,重按則微」。
凡婦人行經、產後血虛、發熱、頭疼等,都是因為動脈中血量不足,而出現急性貧血的症狀。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以現代治療方法就是輸血,可是中醫不會輸液,就依靠黃耆的補氣之力,將靜脈中的備血動員到動脈來,可立即達到增加動脈血量之效。速度雖然不比輸血快,也是一個很智慧的急救法。
由此可見,中醫在臨床上,早已應用動員靜脈血,以補充行血之不足。儘管未提出靜脈血佔三分之二以上的生理理論,甚至不知道血管分動脈、靜脈,中醫只是依靠臨床的效果,還是開發出當歸補血湯這樣的名方。
轉自 - https://tw.news.yahoo.com/%E9%A0%AD%E7%97%9B-%E8%85%8E%E6%B0%A3%E4%B8%8D%E8%B6%B3%E5%A6%82%E4%BD%95%E8%AA%BF%E7%90%86-%E7%95%B6%E6%AD%B8%E8%A3%9C%E8%A1%80%E6%B9%AF%E8%A3%9C%E6%B0%A3%E4%BF%83%E8%A1%80%E5%BE%AA-00000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