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上九點後戒掉這些習慣,暢享健康生活 觀看數:591 人
每天晚上,當我們拋去工作上的煩惱,卸掉一身的疲憊,回到家後,都渴望充分利用這段個人時間做很多的事情。但其實,有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卻可能讓我們更加疲勞。提醒大家為了保證第二天精神飽滿,下面幾件事晚上9點以後最好不要再做了。
晚上戒掉這些習慣
1別吃宵夜
傳統中醫認為“胃不和,則寐難安”。腸胃舒服、和順,才能保證優質睡眠。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2別大量飲水
臨睡前最好不要再大量飲水,尤其是容易起夜的人,否則半夜起來上廁所會幹擾睡眠。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3別吃鈣片、維生素補充劑
很多人會在臨睡前吃鈣片、復合維生素等保健營養品,但這些也會給腸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從而導致休息不好。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4別玩手機
很多人會利用晚上的時間躺在床上玩手機遊戲、看新聞,或者和朋友煲個電話粥,這不僅不能令人放松,反而會導致更加疲憊。美國《預防》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晚上9點後只要人們使用20分鐘智能手機,就會明顯提高疲勞水平,甚至會影響第二天工作中註意力的集中程度。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5別看刺激的影視節目
晚上11點~早上6點是黃金睡眠時間,為了保證優質睡眠,最好在11點前上床睡覺。傳統中醫認為,先睡心,後睡目,也就是說要讓你的心先平靜下來,提前進入睡眠狀態,然後再閉上眼睛睡覺,這樣才能保證一夜好眠。所以,晚上9點後最好避免過於興奮,不要看情節緊張、激烈的影視劇、槍戰片,也不要進行卡拉OK、打麻將等讓大腦皮層比較活躍的活動,否則大腦的興奮點不能及時關掉,會導致入睡困難,或者夜裏反復做夢,第二天起床後會感覺昏昏沈沈,沒有精神。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6別做劇烈運動
適度運動有助於睡眠,但盡量在晚上9點前完成鍛煉。睡前1~2小時不要再做跑步、打球、跳舞等劇烈運動,否則會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雖然感覺容易入睡,但會影響睡眠質量。臨睡前可以做些和緩的伸展運動,讓身心慢慢平靜下來,還可以揉揉肚子,搓搓腰,揉按湧泉穴、百會穴、內關穴等穴位來養生保健,尤其適合中老年人。搓腰是一項不錯的運動,先把雙手掌心相對,搓至發熱,然後隔著棉毛衫分別從左右兩側上下揉搓腰部,直至發熱,可以促進睡眠,具有養生保健的功能。
7別想太多工作
不少人習慣在睡前回想一天的生活點滴,然後開始思考第二天的工作計劃,甚至有的人會反復提醒自己“明天還有重要的會議要開,今天一定要睡好”,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最終難以成眠。人的大腦認知也需要充分的休息,這樣才能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要素就是前一晚要徹底與工作脫離,這也能幫助人們從心理上遠離工作壓力,有助於大腦區分工作和睡覺等身體恢復活動。睡覺時最好什麽都不想,如果要回顧今天、計劃明天,最好在9點前就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然後再上床睡覺。
晚上養生可以這麽做
1科學的膳食
俗話說,“常吃八分飽,延年又益壽”,晚餐更要以七八分飽為宜。因為晚上人的心跳和血液循環都會比白天慢,胃腸運動也會減慢,如果進食大量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容易使血脂升高、血液循環更緩慢,不但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肥胖,還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孩子則可能因為消化不良,引起積食。
晚餐的葷素搭配要視家人的身體狀況來定。一般老人的晚餐應以素為主;小孩可以葷素搭配,稍微偏素;有些年輕人晚上還要學習、工作,也可以適當增加葷菜。總原則是,晚餐要避免大魚大肉、辛辣食物;可以適當多吃雜糧、谷類食物和新鮮蔬菜。
建議上班族最好回家和家人共進晚餐,借著這個機會,與家人分享工作學習的成果和樂事,能讓人心情愉悅。家裏做的飯菜通常營養也更全面,不會太高油高鹽,更利於健康。
2晚餐8點前吃完
晚飯應安排在8點之前,也就是睡覺前3-4小時吃完。如果晚餐太晚,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裏,會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導致抵抗力減弱,出現胃潰瘍;如果剛吃完飯就睡覺會增加腸胃負擔,時間長了易導致胃癌風險升高。
年輕人要盡量改掉吃宵夜的習慣。夜宵對胃的傷害非常大,因為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約2-3天就要再生一次。這個再生過程一般在夜間胃腸道休息時進行。如果經常在夜間進餐,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時修復。老人則要防止因吃飯太晚導致血脂升高。另外,人體排鈣高峰期是餐後4-5小時,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還容易引起尿路結石。
冬季天黑得早、亮得晚,人們也應按照這一自然規律調整作息,晚上稍微早點睡,早上晚點起。冬天晚飯時間更要盡量提前,一般下午六七點較適宜。
3睡前溫水泡腳
腳是離心臟最遠的部分,每晚睡覺前用40℃-50℃的水泡泡腳、按摩腳心和腳趾,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加速血液循環、舒筋活絡的作用。我國民間自古就有“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無論哪個季節,無論小孩、中青年,還是老人,睡前泡腳都是不錯的養生方式。
在水中加一些中藥,還能起到更好的養生效果,比如菊花有助於安眠,幹姜能暖胃。冬天泡腳,可以在水中加適量食醋,不僅能緩解疲勞,還有助於安眠、祛除風濕。不過,醋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經期婦女不宜使用。泡腳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時間太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另外,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有下肢缺血癥狀的人、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腳部有外傷者需慎重。
晚上睡前用溫水洗臉也很重要。生活中處處有輻射,睡前洗臉可以把這些輻射粒子和灰塵洗凈,使皮膚清潔,讓睡眠更舒適、輕松。
410點半上床睡覺
晚上10點半上床睡覺,11-12點進入深睡眠狀態最好。研究認為,深度睡眠對促進孩子身體生長發育,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有重要作用。正常成年人一般在入睡60分鐘後才會進入第一次深睡眠。因此,沒有睡眠障礙的成年人應在晚上十點半前開始進行睡前準備工作,如洗漱、放松、上床,保證11點前入睡,以確保良好的睡眠質量。從中醫角度講,晚上11點是膽經排毒時間,此時熟睡能使膽經得到很好的保養,第二天精神狀態也會更好。有些老人躺在床上半小時還無法入睡,此時應離開臥室,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安靜坐一會兒,待有睡意時再回到床上。
冬季可以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但也不宜睡得過多。兒童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以10-12小時為宜,青少年睡9-10小時,成人一般睡7-8小時,老年人一般在5-7小時即可。
5不忘給皮膚補水
一般而言,皮膚的作息時間是在晚上10:00~11:00之間進入晚間保養狀態。這樣,皮膚在下一個階段雖然不能正常進入睡眠,卻也能正常得到養分與水分的補充。
6保持室內濕度
熬夜工作時,應該註重讓室內空氣保持通暢並有一定的濕度,並且要做好皮膚護理,比如使用含有充足水分和養分的乳液,易於皮膚吸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