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刮痧、拔罐與按摩的順序是什麼樣的? 觀看數:595 人
許多人家裡有拔罐、刮痧板,卻不會使用,只好束之高閣。現在咱們就拿下來,擦一擦,準備派上用場。很多人畏懼刮痧,覺得那是損傷皮膚的一種療法。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誤解的原由就是你沒有親自感受過,只是憑著視覺的經驗,就像西醫對中醫的誤解一樣,拒絕實際的體會,只憑感觀的成見。可當你真正刮過一次,且必須找個懂刮痧技巧的人來操作,你當時就會接納這種方法,並連呼痛快。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拿頸椎病這個極普遍但是很難治癒的疾病來說,用刮痧法效果非常的好。當然還有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早期治療,如果能巧用刮痧法,將會有很多人都會遠離疾病的折磨!
刮痧,拔罐按摩的順序怎麼樣最好呢,具體的用處是什麼樣的呢:
刮痧
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的廢物從尿液排出。
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如想補腎,就光在腎俞穴拔罐;補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
拔罐
拔罐可補可洩。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通常在外面拔罐時總是滿後背都拔罐,那主要是將氣血引入膀胱經,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這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便大為不利了。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
按摩
按摩一定要找准經絡,穴位找不准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如果你身體太弱,還是要先培補一下氣血再刮,否則是不愛出痧的。一定要清楚,痧不是你用刮板刮出來的,而是體內的氣血頂出來的。所以當我們用力刮也不出痧的時候,那就是體內的氣血沒頂到那裡,就別再白費勁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有人說,出痧就是人為地造成了血管的損傷,是毛細血管的破裂。其實,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的廢物從尿液排出。
仍然會有些人心存顧慮:刮痧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呀?這小心是對的,有些人是不適合刮痧的。
一、心臟功能弱的人不宜刮:
心臟功能弱的人很容易暈倒,尤其是坐著刮時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一般會有心慌、頭暈、噁心的症狀。
二、氣血虛弱的重病人不宜刮:
會白白耗費他的氣血,這樣的人刮出的瘀血不會被帶走,出來的痧很久都下不去。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三、有皮膚病的人不宜刮:
有皮膚病的人也先別刮,因為不知皮膚病的來龍去脈,有時會把內毒引出來卻排泄不掉。
四、孕婦不宜刮:
孕婦有些穴位不能刮,如果需要刮需要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五、癌症病人不宜刮:
癌症病人也不建議刮,會出現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六、出血傾向的人不宜刮:
對於有出血傾向的人來說,刮痧是雙刃劍,特效和危險並存,沒搞清病因情況下也別刮。
七、6歲以下孩子不宜刮:
6歲以下的小孩先別刮,可用捏脊替代。
八、血壓高的人不宜刮:
血壓很高的人也先別刮。儘管刮痧對於高血壓有特效,但特效的東西都不是平安藥,如果不能確保安全,還是先迴避風險吧!
總之,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煉,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
那什麼時候拔罐呢?
通常我們的肩膀很痛,用刮痧法,只要一出痧症狀馬上減輕;但有時颳了半天也不出痧,肩膀疼痛依舊,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灶點很深,刮痧法觸及不到;二是氣血不足,體內的氣血沒有頂過來,瘀血就難以出來。這時用拔罐法可馬上見效。
病灶點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現黑紫印,那深層的瘀血就被拔出來了;如果還是罐下無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處拔幾天,每天10分鐘,直到出現黑印為止。拔罐可補可洩。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記得有個糖尿病病人,膝蓋下足三里附近有個直徑兩寸的潰瘍點長期不癒合,使用了各種消炎藥,也敷貼了中藥生肌散之類,都沒有效果。
後來我讓患者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時在患側大腿胃經從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一路拔下來,5個罐同時拔上,連拔4天,每天5分鐘,再用生肌散,一貼而愈。為什麼?通過拔罐把好血引下來了,破損自然就被修復了。
什麼時候按摩最好?
有人說,按摩的技法那麼多,兩句能說清嗎?其實,從治病的角度來看,按摩中80%的手法都是花拳繡腿,何為補何為瀉,我勸你大可不必去浪費時間研究這些,能夠一招制敵,何必先擺出100種花架子呢?
按摩一定要找准經絡,穴位找不准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如果肚子上壓著痛,你要看痛點壓在什麼經上,然後就按摩腿上相應經絡的穴位就行了。胃經上壓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經痛就按陰陵泉。
這只是舉例,臨症還有更適宜的穴位可選。再說一句按摩的方法,痛點不明顯的經絡和穴位按摩效果差,就像風箏線斷了或半路打結了,要多按摩敏感的穴位。還有,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膽經和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