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0歲教師查出腸癌!問題可能出在這些習慣上,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觀看數:774 人
在癌症“家族”中,結直腸癌是近年來發病率上升很快的癌症。據報道,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與歐美國家相比年輕15歲。
過去10年,結直腸癌發病率翻了一倍。
我們離癌症的距離很遠嗎?不一定。
前不久,錢江晚報(id:qianjiangwanbao)曾報道了這樣的一個案例,值得為所有人敲響警鐘……
愛吃夜宵、燒烤
年紀輕輕查出直腸癌
小胡今年才30歲,在杭州教書,卻在兩年前被查出直腸癌。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據錢江晚報報道,小陳自述,直腸癌的“信號”是從排便開始。2016年下半年,小胡排便時大便變細、變粘,上完廁所有時沖也沖不掉,到後來還有了黑便。他本來還想扛一扛,但隨後而來的一系列症狀,打亂了他的正常生活。
“坐不久,感覺腸子堵牢了,坐在椅子上很難受。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他還那麼年輕,
患癌的為什麼是他?
△ 網路配圖(via:123rf)
在遺傳方面,自己沒有家族史,家裡三個兄弟沒有人有類似情況,爺爺奶奶也都活到八九十歲。
在他看來,主要問題還是在生活習慣和飲食上。
小胡說,2014年大學畢業之後,他一天吃4頓,養成吃夜宵的習慣,一周7天吃6次夜宵,凌晨十一二點吃完然後睡覺。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尤其愛吃燒烤和啤酒,一個人最多能喝到二十多瓶,少的時候也八九瓶,這樣的習慣維持了2年左右。“我1米78,以前體型偏瘦,但吃夜宵之後變胖了,體重也到了178斤。”
約90%以上的大腸癌是息肉演變
腸癌患者飲食習慣有共性
腸癌如何做到早發現呢?
01
警惕腸道息肉
腸癌,多是從腸道息肉變來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胡兵教授曾在此前的“名醫大講堂”上介紹過,息肉分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前兩種相對安全,“腫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否則把它養成癌就晚了。”
對策:
40歲以上人群每年應定期做腸鏡篩查。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實際上,腸癌如果在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效果非常好。值得注意的是,其早期症狀易與痔瘡、結腸炎、腸息肉等混淆。
02
有家族史的人群要警惕
大腸癌發病存在遺傳背景,若是有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做好篩查。
大腸癌的篩查方式包括大便隱血試驗、乙結腸鏡、纖維結腸鏡、CT-MRI模擬腸鏡、糞便DNA檢測等。
01
飲食油膩的人要注意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上升、發病年齡提前,這和大家大魚大肉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習慣有一定關系。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對策:
減少攝入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減少食用精糧,減少醃制、煙熏類食物,控制煙酒,控制體重。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食用粗糧。據健康時報推薦,在日常飲食中每增加10克纖維,就能使結腸癌風險下降10%。
結直腸癌屬於一種消化道癌症,消化道癌症有一個特點是早期沒有症狀。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出現患者排便次數發生變化,大便變細,便中帶血的情況。
特別是那種暗紅色或鮮紅色的血液與大便相混合,或包裹於大便表面,便中帶有黏液,有排便不盡感或有與排便相關的腹痛等。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或者出現貧血,那也應該警惕,是不是消化道出現了問題,應盡早去醫院排查。
最好的預防手段是腸鏡檢查
胃腸鏡有著消化道早癌的“排雷兵”之稱。對於常規體檢無法檢查出的結直腸癌來說,腸鏡檢查可讓它無處遁形。
胃腸鏡是什麼?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胡兵教授介紹,胃腸鏡是一根很細的管子,前端有攝像頭,能夠放大40倍、100倍甚至500倍,通過這個攝像頭可以將消化道看得一清二楚。
目前內鏡技術已經“進化”成內科與外科交叉,就像外科的刀一樣,配置有治療設備,檢查中確認為癌前病變,可以完全切除。
在體驗上,胃腸鏡檢查過程中都要配合麻醉給藥,檢查過程中是沒感覺的,不用擔心身體不適。
最後,小康妹兒提醒您:
早癌九成可以治療,晚癌九死一生,預防大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