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好吃飯 不只是吃飽就好!國小孩子 50塊錢「營養午餐」,日本人為此堅持了一百年… 觀看數:577 人
谷國小這餐震撼的午餐,
其實是日本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
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
即便是二戰後,日本淪為廢墟,
日本也盡最大努力,為全國學生提供午餐。
這段8分鐘的影片,
記錄了日本一所普通小學的一頓日常午餐。
影片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
1300多萬次觀看,
近6萬次點讃,1萬多條評論。
是什麼讓外國人如此青睞日本學校午餐?
我們又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影片開頭就引用一位日本校長的話:
45分鐘的午餐時間也是接受教育時間,
就像學習數學或者閱讀一樣。
這就是日本提倡的「食育」精神。
除了吃,還有潛移默化的教育。
影片跟拍的是日本埼玉縣針谷小學
一位5年級學生,三島唯。
三島早上7:45出門。
她在書包外面掛了一個袋子。
這袋子里可不是什麼玩具,
或者便當,而是午餐用具,
桌布、環保筷子、刷牙用具、手帕等。
這些都是她每天上學都要帶的。
學生開始上課,
針谷小學中心廚房的廚師們也忙起來了。
廚師全副武裝,廚房也乾淨整潔。在日本,
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要高於普通餐廳。
為了保證飯食新鮮,
5個廚師在3個小時要做出720份飯菜。
看,這個廚師正在把梨汁澆在炸好的魚塊上。
這道菜叫炸魚澆梨汁,孩子們都很喜歡。
需要特別說到的是,這鍋土豆泥。
做土豆泥的土豆是學校自己農場生產的。
種土豆的是本校6年級的學生。
當然不是因為日本老齡化,沒有勞動力,
在日本,政府鼓勵學校建立農場,
讓學生參與種植、養殖。
也培養出孩子們對食物的珍惜和感謝的心。
中午12:25,終於下課了。
和老師鞠躬道別,學生沒有去食堂。
因為,學校根本沒有食堂!
記得三島的那個袋子嗎?
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收拾好課本。
然後,把課桌就當成餐桌,
鋪好桌布,擺好餐具。
教室就是餐廳。飯食呢?
需要值日生拿回來。
今天,還輪到三島午餐值班。
有沒有記起來,
櫻桃小丸子曾經感嘆:午餐值日生真辛苦!
三島和另外幾名值班的同學繫上潔白的圍裙,
戴好口罩、餐帽。
再把頭髮扎進餐帽。
然後是一名同學拿著單子詢問:
有沒有腹瀉、咳嗽或流鼻涕?
還有沒有認真洗手?
確認無誤,孩子們還要在手上噴下消毒液,
班主任領著,去取餐。
拿走飯菜前
孩子們要向廚房師傅鞠躬致謝:
我們是5年級2班的學生,
謝謝給我們烹制美味的食物。
然後,大家再齊心協力,
推的推、拎的拎,把飯菜帶回教室。
教室,
同學們已經整整齊齊坐在座位上等開飯了。
值日同學平均分配牛奶、麵包、打菜、盛湯。
整個過程秩序井然。
不過,要開動,還需再等一會。
值日同學首先報告:打完飯,
還剩下2罐牛奶、2個花捲、5個麵包、
1份魚、5份土豆泥,還有很多湯。
接著兩名值日的同學介紹:
土豆是6年級同學在校園農場種的,
炸魚澆梨汁用的梨子是從附近農場買的。
班主任對孩子們說:
今年6年級同學為我們種了土豆,
來年3月輪到我們,
7月就能吃到我們種的土豆了。
餐前一切已完成。
班主任宣布:可以開始吃飯了!
同學們再次向辛苦做飯的廚師和值日的同學道謝。
然後,享受起午餐來。
「食不語」,所以,
孩子們並沒有太多嘰嘰喳喳。
不僅可以照顧孩子們,
也經常結合食物講解種植、烹飪、風俗等方面的知識,
讓同學在就餐中增長知識,
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剩下的食物,孩子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石頭剪刀布,決定歸屬。
一名男孩,贏得了那份魚,高興地躍了起來。
看來,孩子們真心喜歡學校的午餐。
到了整理時間。
大家的第一件事是,
把自己喝的牛奶盒,拆開、攤平。
在日本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
也從娃娃開始抓起。
這些牛奶盒也都要回收利用。
第二件事,就是刷牙。
孩子們拿起牙刷,
蘸著清水刷牙。
班主任也不例外,
既是督促,也是示範。
還記得那些牛奶紙盒嘛,
值日負責發牛奶的同學,
收集齊全班的奶盒,到水池,
打開水龍頭沖洗乾淨,放進框子,
在教室外陽台晾乾,
第二天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全班同學也沒閑著。下午13:20,
到了每天的打掃時間。
同學們不用使喚,
因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兒。
值日的同學,
還要把圍裙、帽子、
口罩帶回家,洗乾淨,
第二天再帶回學校,
再交給當天值日的同學。
45分鐘的午餐,
同學們享受了美味的午餐,
還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
懂得了一菜一飯來之不易,也學會合作和勞動。
針谷小學這餐震撼的午餐,
其實是日本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
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
早在1899年,日本山形縣鶴崗町(現鶴崗市)
私立忠愛小學校,建立學校的僧人們,
為了讓學校窮人家孩子吃上熱乎的午飯,
開始免費提供飯糰、鹽煎鮭魚及漬菜等食物。
很快日本人發現,這是件天大的好事!
所以,日本決定在全國推廣「給食」制度,
人們還在忠愛小學校外建立起紀念碑,
紀念先賢們偉大的創舉。
明治維新帶來日本國力的強盛,
學校午餐也更加豐盛。
「給食」最初還是面向窮人家的孩子,
隨後範圍不斷擴大。
即便是二戰後,日本淪為廢墟,
日本也盡最大努力,為全國學生提供午餐。
當時,美國的援助優先供應各地中小學。
午餐,
還要培養孩子對餐飲的正確理解、好的習慣,
豐富校園生活,
養成開朗的人際交往性格。
日本法律規定,
學生人數在600人以上的,
就要配備專職營養師,
營養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
負責營養知識和衛生知識教育。
學校還會把午餐食譜讓家長帶回家,
詳細說明每頓午餐的營養成分,
家長能更好地準備早晚餐食物,
保障孩子營養均衡。
很多學校還會每學期邀請家長到學校吃午餐,
對午餐打分、提建議。
日本人大都有小小的潔癖,
對學校午餐更加重視。
廚房要乾淨寬敞明亮,
食譜也要排除含過敏源的食材,
每頓午餐都要留樣,
在零下20℃保留2周備查,
第三方機構會每年進行2~3次徹底檢查,
還有不定期抽查。
中心廚房一角
廚師還要定期體檢,多次消毒,
「全副武裝」才能上崗。
而且,廚師待遇還不錯,
比如下面這則招聘信息:
神奈川縣一所學校招廚師,
月薪在19~28萬日元
(約5萬台幣)。所以,
日本學校能吸引來有專業技能的年輕廚師。
學校午餐人事費用由各地方政府負擔,
材料費用由家長負擔,
家長每月大概只要負擔3000~4000日元
(約900台幣),
貧困家庭學生的費用則全部由政府支持。
很多學校有農場,學生參與種植,
「給食」還提出「地產地銷」的口號,
就是主動採用當地出產的食材,
不僅新鮮,減少了運輸成本,
保護了環境,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家鄉味道,
增加愛鄉情感。
午餐期間,校園廣播也廣播餐桌上食物的各種知識。
不論家庭福貴貧賤,
孩子們吃著同樣的事物,
無形中,也傳遞著平等意識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