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住這四個放血方法,真的能救命,要到用時方恨少! 觀看數:3027 人
一定要記住這四個放血方法,真的能救命!要到用時方恨少,分享出去能救更多的人~
一、半身不遂(不管腦出血還是栓塞)
出現口眼歪鈄,馬上取縫衣針將雙耳垂最下點刺破,各擠出一摘血,病人馬上治癒,而且愈後不留任何後遺症。
二、心臟病猝死發現後
馬上脫掉襪子,用縫衣針先分別刺破十個腳趾尖,然後各擠出一滴血,不等擠完十個腳趾尖,病人即清醒過來。
三、發現病人出不來氣
不管哮喘還是急性喉炎等,憋得臉紅脖子粗,趕緊用縫衣針刺破鼻尖,擠出兩滴黑血即愈。
四、抽羊角風(癜癇)後,
取出縫衣針刺破人中穴擠出一滴血馬上即愈,(人中穴在鼻唇溝的中間)。
你了解中醫放血療法嗎?簡直神了!
不知道大家對放血療法知道多少,相信大多年輕朋友應是不知道的,但是小編仍然要將這種古法講出來,因為中醫是我們華夏五千年的精魄,哪怕很多東西現在不會用了,但是也不能忘記,這是我們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義務去傳承。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放血療法:
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經過歷史的長期發展,廣泛被人們所認識接受並應用。
這個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
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做放血治療的「鋒針」。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
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放血療法的作用有:
退熱作用
中醫認為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陰虛發熱。
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
因為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止痛作用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解毒作用
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
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瀉火作用
中醫認為,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症,常表現為心煩不安、口舌生瘡、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熱、神昏、譫語等症狀。
放血療法可以直接使火熱之邪隨血而瀉,適用於多種熱證。
消腫作用
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
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止癢作用
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
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緩解麻木
氣虛不能帥血達於四末,或者血虛失於濡養,則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
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效果較好。
鎮吐作用
急性嘔吐多屬胃熱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吐止嘔。
止瀉作用
放血治療泄瀉的範圍,一般是指腸胃積滯化熱而成的熱瀉或者感觸流行時疫,造成清濁不分的泄瀉等。
其機制是瀉火降熱而達到升清降濁的作用。
急救作用
所謂急救作用,是指猝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證而言。
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環的狀況,是一種有效的搶救方法。
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報考請關注河南中科醫藥研究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