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夫妻雙雙手術換掉膝蓋,罪魁禍首竟是堅持十年的 觀看數:374 人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一對夫妻
十年以來每天堅持運動鍛煉10公里但愛運動的他們,卻雙雙要換膝蓋?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
暴走!
10年前,64歲的路女士患糖尿病,愛妻情深的丈夫華先生陪糖尿病妻子暴走,並且夫妻雙方都密切關心彼此的身體,詳細記錄各項指標。
10年後,讓人沒想到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兩人關節逐漸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且反覆發作。
路女士還伴有半月板撕裂。特別是晨起剛走路以及長時間行走之後更為劇烈,疼痛評分高達10分,相當於女性生孩子時的分娩痛。
病痛阻礙了兩人的旅遊夢,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經過精心準備,日前,夫妻倆已在同一天內成功完成了膝關節置換手術。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呢?
中晚期的患者,由於疼痛難忍,保守治療效果也差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膝關節置換
其實關節置換術是一個最終的治療,創傷也比較大。
因為關節置換的假體是人工材料,這些材料通常使用壽命為20年左右。
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早期就做好膝關節保護。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膝關節損傷,八九成與運動過度有關。
臨床上除了因年齡增大而發生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的患者以外,80%-90%都是運動過度造成的膝骨關節的損傷。
運動不正確,會導讓膝蓋提前「退休」!
我們的膝關節表面都有一層軟骨,能夠潤滑、吸收衝擊、減緩摩擦和保護關節。
然而,軟骨也是會被磨損的。隨著年齡增長、過度使用或者外來損傷,軟骨表面不再光滑,就會產生令人不適的摩擦感,加上滑膜上神經豐富,疼痛和炎症隨之而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走路有益健康,但要會走!
那麼,是不是就不能運動了么?當然不是!
而是要選擇一些不那麼傷害膝蓋的運動方式,尤其是老人!
1. 走路步數:6000步
人常說「萬步走」,不過中國膳食營養指南建議是日行6000步。
6000步比較安全,萬步只是利於記憶。
能走多少,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必過於刻板,要循序漸進。兼顧有氧運動的安全與效果。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出現身體不舒服或者感覺疲勞,建議停止運動。
2. 走路時間:至少30分鐘
步行的速度可分為:
慢走(70-90步/分鐘)
中速走(90-120步/分鐘)
快走(120-140步/分鐘)
極速走(140步以上/分鐘)。
有一定運動能力的老人可採取中速或快走,每次30~40分鐘,可進一步強化心肺功能。走路以微微出汗為宜。
3. 走路地點:公園或塑膠場地
走路最好還是在公園、體育場等遠離馬路,清靜又乾淨的地方。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因為這些路段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大,膝蓋部位容易受傷。
4. 走路姿勢:抬頭挺胸
最理想的走路姿勢,頭部應該是垂直的,不要盯著腳下看,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將胸部挺起來,同時收緊小腹和臀部,最好讓手臂輕微彎曲,隨著步伐自然擺動,體現出韻律感。走路時可有意地調整呼吸,建議走三步吸氣一次,再走三步呼氣一次。
5. 走路準備:一定要拉伸
健走前最好做做拉伸或者原地小跑5-10分鐘,增加關節的靈活度。
健走後也要做做放鬆和拉伸活動。
6. 走路裝備:鞋底要微軟有彈性
走路一定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為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
一雙合腳的軟底跑鞋,可緩衝走路時腳底的壓力,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掰」一下鞋底應該較自如的彎曲,穿上走幾步,鞋底有輕微的彈力但不至於太軟。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劇烈運動潛在惡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快步走後甚至可能誘發心臟病。
因此,當你走路后發現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就該馬上停下來休息。如果癥狀不能緩解,或者持續幾天都出現類似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排查是否有心臟問題。
另外,一些基礎疾病患者如患有老慢支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骨關節病、腰椎間盤突出,參加計步運動前,應諮詢醫生先做評估。
運動前熱身,運動后拉伸。開始運動前最好做伸拉等準備動作,運動過程中應循序漸進,不要突然開始又突然停止,有序增加或減少運動量。盡量不要飯後立即出門鍛煉,一般最好隔1小時左右。
有名醫生曾經說過:「別看現在走的沒事,過兩年癥狀就出來了!」
運動,切記,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