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什麼 低學歷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呢? 觀看數:718 人
大學生畢業後,就開始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就考研。
如果研究生畢業後,還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考博。
這種思路的邏輯是這樣的:學歷決定出路。
學歷高,讀完書後,自然在社會上,
比別人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更容易搶到一個可以獲得高薪的體面位置。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接下去看看,你會漸漸了解
學歷究竟在我們人生上代表了什麼....
如今的企業,看重的是員工的能力和貢獻,學歷是次要的。
大多數考研的人認為,
延遲2年進入社會,自己有可能有更大的優勢。
人總想準備的充分一點,再面對工作選擇的機會。
想法是聽起來很有道理的,但讀研的成本,
不在花費的學費上面,而是2年的時間,
還有很多的機會成本。
試想兩個人,一個人讀研畢業,
另外一個已經在某個行業有了 2年的工作經驗,
這種機會差異,很少被人注意。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但往往 越是怕離開的人,
內心就越是掙扎,就越是不敢離開。
把學校當成是個避風港,
只要能花著父母願意支付的錢,
把工作能推多遠就多遠,
直到你不好意思再推下去為止。
這樣下來,你會得到什麼呢?
你付出了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可能連自信都丟了。
一個讀書人,
最後把讀書當成整個一個生活了,
不知道該說是愛好呢,還是說逃避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今天的膽怯和猶豫,總有一天,生活會讓你全部償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與其將來痛苦,不如現在就痛苦。
年輕時痛苦會很快過去,
而未來痛苦,可能就是一生的痛苦。
我們每個人跟劉翔跑110米欄都沒戲。
因為他是世界第一。
但說不定有一天他退役後,
我們中會有人做他的歌唱事業的代理人。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跟著明星,某方面不一定比他強,
但不一定比他賺錢少。
我們在某方面比劉翔有比較優勢。
按照我們教育思維的理解:
A如果比B學習成績好。
那麼,A就比B更有出息。
這種競爭思維,並不能解釋一些真實的社會現象:
為什麼低學歷的人也能成為億萬富翁?
通過考試成績篩選出來的人,
大致基本上可以證明其自身的素質是不錯的。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但這不是經濟社會運轉的邏輯。
經濟社會的運轉邏輯是這樣的:
從給別人提供產品或價值的交換中獲利。
通過層層選拔,
最終占到了一個成功企業裡面的一個高管的位置。
他通過企業的獲利,獲得自己的報酬。
他個人肯定是非常的能幹。
也有可能創立一個成功的企業:
他可能不太會記住書本上的東西,
但有可能對市場非常敏感,
人們需要什麼,市場需要什麼,他就去搗鼓什麼。
不斷試錯是他的本性,
他可能也不想是否符合MBA教材,
或許MBA是啥也不知道。
他們的腦袋裡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賺錢。
自利的動機,總是使人對市場需求非常敏銳,
他們找到了別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他自己懂得不多,但他知道哪些人懂,
他目前需要什麼。
然後,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們召集在一起。
在專業上不如別人,
但是在整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控上,
他可能擁有很大的比較優勢。
更重要的是,
有可能優秀學生還在大學裡學著談戀愛、
散步的時候,他們已經灰頭土臉地失敗過很多次了。
當優秀學生開始滿大街為找工作而奔波的時候,
過去的差等生,已經創業成功。
然後,他們開始把優等生招聘進來,給他們打工。
正如並不是所有低學歷的人都可能成功一樣,
學歷高的人一樣也會不成功。
學歷也可能是一種成本,
你能不能擔負的起,還需要仔細掂量。
學歷能證明你曾經學過些什麼,
但它不能說明的是:如果你要成功,還需要哪些東西。
會讀書不一定是優勢,不會讀書也不一定就是劣勢。
不得不承認,許多讀大學的現實情況其實是....:
1、很多人都可以讀大學;
2、讀大學需要 4年時間,還要很多錢;
3、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是自己的事情,
沒學到知識,不是大學的責任。
一句話,無論幹什麼,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所以,是否讀大學,不是一個人是否可以成功的理由。
讀書是有用的,但是,讀書也有成本。
不計成本,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選擇。
相反,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機會,
可以勇敢去嘗試,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思考別人的需求,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利益。
即使他沒有讀過大學,但他已經擁有了企業家的精神,
他可以通過創造和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從經濟社會的自然法則中,獲得巨大的財富。
所以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說的是一個自我認知和定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