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出現茲卡病毒首例 疾管署擬提升旅遊疫情建議
 

觀看數:6296 人

人在受到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

 


國內出現茲卡病毒首例 疾管署擬提升旅遊疫情建議 觀看數:6296 人

 

人在受到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圖為一般遭叮咬的資料照片

疾病管制署今中午發布下午疫情採訪通知,將宣布國內發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Zika)病毒感染個案。茲卡病毒是黃熱病毒的一種,感染症狀為低燒、瘙癢、身體出現紅色斑點等,有時也可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併發症甚至死亡,而近期在巴西東北部集中爆發的新生兒小頭畸形(Microcephaly,又稱小腦症)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

疾管署擬將茲卡病毒感染擬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並會提升中南美地區及東南亞6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茲卡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2015年以來巴西出現超過2400例疑似感染茲卡病毒相關病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日前發佈旅遊警報,提醒美國民眾在出國旅遊時注意由蚊蟲傳播的茲卡病毒,特別是孕婦應避免前往茲卡病毒爆發的地區,如果一定要去,應提前諮詢醫生並採取相關預防措施。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根據疾管署資料,茲卡病毒目前被認定為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最早是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分離出來;過去只有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西元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醫界才有較多對這疾病的認識。

在2015年5月,美洲的巴西也發現到茲卡病毒在當地現蹤,因此茲卡病毒已被認為是一種會持續擴展到各地的新興傳染病。

疾管署資料顯示,台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2種蚊子都曾有文獻報導在野外捕捉到帶有茲卡病毒;一般認為,人在受到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發病時期的血液存有茲卡病毒,此時如再遭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15天左右,進入蚊子的唾液腺,便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另1名健康人也會受到茲卡病毒的感染。

在過去有限的個案報告中,多認為茲卡病毒感染不至於造成重症或住院個案,但是在2013年10月發生於法屬波里尼西亞群的疫情,共有超過1萬名個案,其中起碼70人為嚴重個案,包括神經系統重症如腦膜腦炎等,及免疫系統重症如栓塞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白血球減少症等,嚴重者需插管接受呼吸器治療。(邱俊吉/台北報導)

【本篇轉自蘋果日報】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國內出現茲卡病毒首例 疾管署擬提升旅遊疫情建議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