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直直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風險,保暖防寒要做好!
當氣溫降低時,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約1~2成,應謹慎注意天冷影響!
早上8~-9點後、晚餐隔1個小時再運動
早起運動要注意!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
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肺癌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
早上8~-9點以後等太陽露臉再出門運動,晚餐後也應至少隔1個小時再運動。
無痛性的心肌缺氧 冒冷汗、嘔吐要注意
健康署提醒民眾,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嚴重胸痛,
但也有部分病人是無痛性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性而輕忽了其他表徵,
進而延遲就醫時間,因此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的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國民健康署提供減少誘發心臟病4措施:
1) 隨手添衣暖身心/
今年冬天冷熱交替頻繁,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剛起床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出門採洋蔥式穿法,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的衣物。
2) 早起運動曬太陽/
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對於高危險群,最好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
3) 規律服藥天天量血壓/
提醒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4) 注意徵兆搶時間/
台大醫院醫師王宗道表示,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另外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民眾不易分辨,如有上述症狀時,也應該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來源 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