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震驚!科學家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一分錢不花,只需…
 

觀看數:15746 人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能有一種長生不老藥,秦始皇甚至專門派人尋遍天下。歷經數千年,科學家們終於窺得其中..

 


震驚!科學家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一分錢不花,只需… 觀看數:15746 人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能有一種長生不老藥,秦始皇甚至專門派人尋遍天下。歷經數千年,科學家們終於窺得其中的一些奧秘。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學家茱莉•馬蒂森及其同事對多項研究結果綜合分析認為,只需降低進食量,就能延年益壽。


1935年,一項小白鼠實驗發現,將進食量降低30%~50%後,其壽命更長,衰老性疾病發病時間更遲。

NIA和威斯康星大學以恒河猴為對象展開的兩項獨立長期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研究選擇恒河猴為對象的原因是人類與恒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

NIA的研究發現,每天進食量減少30%的猴子,最長壽命達到43歲(超過該猴群平均壽命20歲),30歲後其外貌和行為都沒有衰老痕跡。

威斯康星大學科學家完成的研究也發現,減少進食量的恒河猴不僅外表更年輕,而且身體更健康。其癌癥和心臟病發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發病率為0。

在為期20年的觀察研究中,控制進食量的猴子,死亡率僅為13%,而隨意進食的猴子死亡率高出前者近3倍,高達37%。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些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的衰老具有可控性。既然衰老可控,那麼與之相關的疾病也就可以延遲發病。

美國塔夫茨大學營養專家蘇珊•羅伯茨及其研究小組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研究發現。

食物攝入量減少25%的人,血液中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TNFs)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血壓更低。

簡單地說,這項研究表明,只需少吃一點,不僅壽命輕松延長20歲,而且還沒有衰老的痕跡。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飯量減1/3,可以這麼做

有人會說,如果連吃飯都不能盡興,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其實不然,能夠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活得健康,才會有更長久更持續的樂趣。

飯量減1/3,怎麼個減法呢。不是說讓大家不吃,而是七分飽。一般來說這種感覺就是“七分飽”:覺得胃裏還沒有裝滿,但可吃可不吃。當然,依靠感覺判斷的前提是:不要吃太快!

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饑餓的。

1、飯前喝湯,有助於減少食欲,因為湯到胃裏後,食欲中樞興奮性會下降,飯量就會自動減少三分之一,使飽腹感提前出現。

2、細嚼慢咽,即吃飯一定要慢。胃向大腦傳達飽脹信息需要二三十分鐘時間,因此,吃得慢些意味著大腦意識到吃飽時,你所攝入的食物將比平時少。

3、應該離桌時馬上離開桌。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有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坐在那裏還不走,看著桌子上的好東西控制不住就又吃了,這樣肯定就會多了。

4、不要怕剩菜剩飯浪費。有的人已經吃七八分飽了,可看到那麼好的飯菜剩下太浪費了,就又拿起筷子想把它打掃乾凈。豈不知,這一打掃肯定就吃得太飽了。

5、多選擇含纖維和水分較多的食物。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湯,這些食物可讓人填飽肚子,因為它們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間。避免食用大量低纖維幹食,如椒鹽卷餅或餅幹,這些食物容易吃得過多,而你卻不會感覺到飽。

通過長期的減量,可以讓人的心血管、肝腎、免疫力系統走出誤區,進入良性循環,最終達到長壽、延遲衰老、對抗疾病的目的。


八大黃金吃飯法則

兩餐間隔4至6小時
吃飯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重要,如果兩餐間隔時間太短,剛吃完上頓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吃下一頓,影響腸胃和消化,最佳間隔時間是4~6個小時,這恰好是混合食物在胃裏面停留的時間。


不要狼吞虎咽
一般早餐所用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午、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


每天吃12種以上食物
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大豆堅果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吃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喝湯也要吃肉
對於煲湯,很多人會說,營養全在湯裏了,其實無論雞湯、肉湯還是魚湯,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裏面的肉,要想營養均衡,喝湯也要吃肉哦。


食物換著吃
在選擇食物時,同類型的食物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換換,比如,你今天吃米飯,明天可以吃面條,而後天又可以吃小米粥、全麥饅頭等。再比如豬肉、雞肉、鴨肉、牛肉等可以互換;魚、蝦、蟹等可以互換;牛奶、酸奶、奶酪等可以互換,盡量在一段時間裏保證品種更換、多種多樣。

吃飯不要趁熱吃
食道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耐受高溫不超過60℃,一旦食物溫度超過65℃便足以燙傷食道黏膜,時間久了,便會誘發食道病變。所以,熱食、開水等食物,應該放置幾分鐘,等溫度降到60℃以下再吃哦。


飯後甜點要少吃
不少人習慣飯後吃甜點,但甜點熱量高,會額外增加能量攝入,容易肥胖,不利於自身健康。


飯後先休息半小時
很多人喜歡飯後立馬去散步、運動等,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適合在吃完飯後立即就做,包括吸煙、洗澡、運動、喝濃茶和開車等。飯後半小時內,還是以休息為主,我們可以做一些小幅度的運動,比如檫桌子、掃地等。


吃太飽惹出多種病
吃得少一點,就能獲得長壽與健康,科學家已經花了數十年時間研究得出了結論,咱們不妨再看一下吃太飽會引起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1)吃太飽容易惹來癌

▲圖為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劇照。

當人體攝入的蛋白質或者脂肪過量,會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而不能被很好消化的食物會長時間地滯留腸道中,很容易產生一些毒素甚至是致癌的物質,另外吃得太飽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概率。


2)吃太飽容易早衰

吃進去的食物在體內經消化代謝、氧化產生能量,但機體氧化反應中還會產生有害化合物—自由基,它能導致細胞損傷、動脈血管硬化,從而引發疾病、衰老,甚至死亡。人體攝入的能量越多,產生的自由基就越多,人體老化的程度就越快,相反,少吃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從而延緩衰老。


3)吃太飽容易老年癡呆
吃太多,大腦中會大量產生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的生子因子,它會使脂肪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大,促使腦動脈硬化、腦皮質血養供應不足、腦緩慢萎縮以及腦功能退化,最終會導致癡呆,從而縮短人的壽命。

日本有關專家還發現,大約有30%~40%的老年癡呆病人,在青壯年時期都有長期飽食的習慣。


4)吃太飽容易傷胃傷腸

如果胃始終處於飽脹狀態,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黏膜,屏障,產生胃部炎癥出現消化不良癥狀,長期以往,還可能發生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

此外,臺灣科學家發現,脂肪堵塞在腸道裏,會造成腸阻塞,大便黑色、帶血。


5)吃太飽容易傷腎傷骨

飲食過量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因為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還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松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6)吃太飽容易引發肥胖

現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來更加困難,多余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內,其後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

衛生計生委首席健康教育專家、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介紹,無數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並發癥,可能達到上百種,非常可怕。


傳統諺語稱“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科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用數據證明了這一點:飯量減1/3,多活20年。道理簡單,效果不俗~

文章來源: http://tw.gigacircle.com/4477076-1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震驚!科學家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一分錢不花,只需…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