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出於什麼理由都不要哄騙你的孩子,否則只會讓他們學會撒謊
|
|||||||||||||||||||||
大人們經常出於各種理由騙他們的小孩:為了保護他們的感受,比如延長一段愉快的信任或是童話故事。不過,大多數的父母也想讓他們的孩子具有誠實的品格——但最新研究認為,向他們撒謊可不是個好辦法。
在「沒有謊言」組中,實驗者直接告訴孩子,下一個房間有一個遊戲等著他們,並沒有提糖的事。Hays和Carver還將他們分為兩個年齡段:學前(3至5歲)和學齡(5至7歲)。
然後,實驗員假裝被一個電話打斷,走出了房間,讓孩子獨自面對玩具。離開之前,她告訴孩子不要偷看玩具。(隱藏攝像機將拍下他們的一舉一動。)之後實驗員回來,並問孩子他是否答應講實話。(只有兩個孩子拒絕做出這個承諾;他們的數據沒有計入。
)然後,實驗者問孩子是否偷看過玩具。 年齡稍大的孩子比年齡小的孩子更有可能說謊,那些起先被騙說有一碗糖的年齡較大的孩子們則是最有可能表現出不誠實的人。「謊言」組88%的學齡兒童都沒有坦白,相比之下,「非謊言」組只有65%。年幼那兩組中,被騙與否不影響最終結果:都有差不多一半的概率說謊。 「我們的操作為何會導致孩子們做出不誠實的行為,有幾種可能的解釋,」作者寫到。
「首先,可能是因為孩子們刻意地模仿說謊的行為;可能這些孩子會衡量誠實的重要性。另一個可能則不是模仿作用,孩子會從成年人的謊言中提取資訊……也許孩子們並不覺得需要向曾經騙過自己的人說實話。」 這個實驗是研究兒童說謊的經典案例。其他應用該模型的研究顯示出兒童說謊的習慣隨時間變化,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大概四分之一的2歲兒童在該實驗中會撒謊,3歲兒童的比例則是一半,4歲兒童達到90%。說謊者的比例隨年齡持續增加,直至15歲,達到峰值;17歲,則回落到70%。
說謊可能只是孩子們都要經歷的發展階段——不過,和他們一開始就誠實以待似乎避開這一階段。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82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