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這四件事,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深
|
|||||||||||||||||||||
父母對孩子都是一片拳拳之心,然而有時煞費苦心,結果卻很不如意。 下面四件事,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千萬不要做!否則不僅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1 管束過嚴,剝奪孩子自由空間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片自由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管得太寬太嚴,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排斥與反感。 最近有一位媽媽跟我吐苦水:
我聽了很是感慨。大部分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忘記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的成績下降了,難道他自己不傷心嗎? 此時,家長一味的指責、嚴厲的管教,只會給孩子施加巨大的壓力。孩子對於父母的抵觸情緒,也會越積越深。
孩子在逐漸長大,他們有自我認知的能力,可以進行獨立思考,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行灌輸給孩子,只會封閉他們的內心。 倘若我們無法了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又怎麼能讓孩子聽得進自己的話呢?良好的溝通,才是糾正問題的前提。 所以,父母的管教應當是適度的,我們既要為孩子的成長把好關,又要給他們留下一片自由的空間。 2 責罵過重,打壓孩子的自尊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採取何種方式尤為重要——既要讓孩子明白道理,也要保護孩子的積極性與自尊心。 我還記得,蛋蛋小時候,對各種東西都很好奇,特別喜歡動手拆東西。
看著一地散亂的零件,我努力抑制住發脾氣的沖動,耐心地跟蛋蛋講:“下次要先和爸爸媽媽商量一聲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隨便拆著玩,有的拆壞了就再也拼不回去了。” 後來,蛋蛋在拆某個東西之前,都會給我看下,問我能不能拆。
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白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要懂得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剝奪孩子試錯的勇氣。 正如教育家盧那察爾斯基所言:犯錯誤是取得進步所必須交付的學費。
很多時候,用言語與行為傷害到孩子,並非父母本願。在心煩意亂之際,我們往往被一時的情緒控制,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的話往往最傷孩子的心。 在批評孩子之前,我們一定要先冷靜下來,弄清孩子做錯事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上來一頓責罵。 父母不該寬容錯誤,但是應該寬容犯錯的孩子。
3 拒絕傾聽,忽視孩子合理需求 父母每天能和孩子說上多久的話?我們是否非常了解孩子近期的成長狀況? 日前,四川眉山市東坡小學開展了一場《你怎樣和爸爸媽媽聊天》的調查,在近四千份問卷裡,僅有7%的學生每天能和父母聊天達1小時,聊天的內容多為學習和作業。 其中的一項結果讓我十分感慨,只有1.6%的父母會和孩子聊一聊關於“夢想”的話題。 阮庚梅說過:“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暇的世界!” 親子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想要孩子理解我們的用心,我們首先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如果家庭成了父母的一言堂,孩子就只能陷入沉默,沉默將變成無形的屏障,在我們和孩子之間分隔出一道難以逾越的界限。 所以,平時我們除了跟孩子談學習和作業,也要了解他們的願望與需求?還可以聽聽他們的夢想。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吐露心聲,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兩顆心靠得更近一點。 4 爭吵不休,造成孩子心理陰影 家庭生活總是避免不了爭吵,但是,當激烈的爭吵成為一個家的常態,孩子的內心只會被陰影填充滿。 蛋蛋媽看過一則新聞:
我一直堅信,家是一個整體,媽媽、爸爸和孩子都是緊密相連的。父母一直吵吵鬧鬧,最終受害的會是孩子! 他整日聽著你們不堪入耳的謾罵聲、目睹你們互相毆打的情景,呼吸著冰冷窒息的空氣,他的內心是多麼惶恐,多麼不安? 要知道,在爭吵環境下長大,孩子的內心深處會極度缺乏安全感,或多或少存在性格上的缺陷,甚至不信任他人,產生社交恐懼。 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在於身心的全面發展,切莫讓爭吵給孩子的心頭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擁有教子有方的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幸運。按照錯誤的方法行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只會越來越深……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uaAeSJWU0bBkBZ6VVlL7Wg?fbclid=IwAR2yr1P554gihG2SjRjyVK7Hdze-Mdb-rsKMt6USV0QwKF-k1jRLfaTqf0k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853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