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梅是個寶!這樣吃就可治口臭、消化不良、消脂、養胎、健胃 觀看數:3716 人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幹枝梅,由青梅經煙火熏製而成。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零食,還具有很多藥用價值。本文中,我們就一起去了解烏梅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烏梅治病的偏方等。
一、烏梅的作用
1.防老化。吃烏梅會刺激腮腺荷爾蒙的分泌,而這種荷爾蒙能預防老化。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2.清血。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幫助清掃血液,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排除過量的酸素。
3.增加能量。當血液淨化時,新陳代謝就增強,身體自然會恢復能量。烏梅里的檸檬酸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還有能預防疾病及消除疲勞。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4.保護消化系統。烏梅有消毒的功能,防止食物在腸胃裡腐化。
5.消除疲勞。感覺疲倦是因為身體裡過多的酸素所致。吃一個烏梅,倦意很快就會消除。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6.消除便秘。烏梅里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7.增進食慾。食用烏梅能喚醒胃腸功能,增進食慾。
8.解酒。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9.孕婦止吐。當身體偏酸時,鈣質會流失,所以有些孕婦的牙齒會變的鬆的,更有一些孕婦的情緒會上下波動不已,建議孕婦每日吃一個烏梅來調和。
二、烏梅的藥用價值
烏梅味酸、微澀,性平,歸肝、脾、肺、胃、大腸經。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1.止渴。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來治療口渴多飲的消渴(如糖尿病 )以及熱病口渴、咽乾等。
2.止咳。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而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對實證要慎用。
3.止瀉。烏梅能澀腸止瀉痢,可用於脾虛久瀉、久痢或大腸滑瀉不止甚至脫肛不收
4.止痛。用烏梅配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可治療膽道或腸道蛔蟲引發的腹痛、嘔吐甚至四肢厥冷。
5.止血。烏梅炒炭可治療便血、崩漏屬虛證者,配人參、茯苓、木瓜等可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四、食用烏梅的注意事項
1.適宜虛熱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縮性胃炎胃酸過少者,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腸炎之人食用。
2.適宜孕婦妊娠惡阻者食用。
3.適宜膽道蛔蟲者食用。
4.適宜夏季與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湯飲料以清涼解暑,生津止渴。
5.感冒發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
6.菌痢、腸炎的初期忌食。
7.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後忌食。
8.有實邪者忌服。
對付口臭用烏梅甘草粥
主題:烏梅甘草粥
食材:烏梅10克,甘草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烏梅、甘草放入沙鍋,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備用;
2.大米洗淨,煮至粥後,倒入烏梅甘草汁,加冰糖即可。
建議每日1劑,分2次溫服,可連服2周。
一、烏梅開胃止渴 煮粥可治口臭
除口臭,要找到原因。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許多人胃部幽門被螺桿菌感染後便會產生硫化物,導致口臭。烏梅出自《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烏梅味酸性平,可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而西醫認為,烏梅含枸緣酸,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慾不振等症有很好的療效。今天教的烏梅甘草粥有益氣生津、開胃止渴、止咳止瀉之功。可用於夏秋季保健,亦適用於久咳虛喘,或久瀉不止,並伴見口乾、不思飲食等症者。注意,有實邪者忌服,胃酸過多者慎服。
二、自製烏梅脯
對付口臭,還可以將烏梅脯含於口中,也能解除口臭。做法如下:
取新鮮烏梅,微淋清水濕潤,使肉綿軟,略晾,敲碎,剝取淨肉即成。或置蒸籠內蒸至極爛,放籮內揉擦,去核,取肉,曬乾即可。
食療隻是日常輔助調理,別過分依賴;若感身體不適,請盡快就醫。
想要簡單輕鬆瘦身且又不傷害身體?不妨自製減肥茶瘦身吧!喝茶不僅健康養生,還能消脂減肥噢!今天,中醫減肥小編就為MM們帶來烏梅減肥茶,不僅幫助補肝腎,還能喝出好身材噢。下面就來看看怎麼做吧!
自製烏梅減肥茶
山楂3錢,神麴2錢,陳皮2錢,烏梅5枚,決明子2錢,車前子3錢,萊菔子3錢,何首烏3錢,澤瀉3錢,甘草2錢,用水熬煮當茶喝。
中醫專家稱,烏梅、山楂、決明子、陳皮和車前子等,都有很好的去脂作用,而何首烏不燥不膩,是補肝腎的上品。
摘要: 一人吃兩人補!華人世界素有孕期進補的觀念,調養胎氣,也提供胎兒和準媽媽所需的營養和能量,但有些孕媽咪胃口好卻又怕吃多會胖,另有些人則是一聞到食物味道就噁心想吐。孕期該如何補才能恰到好處?中醫師建議,依照早期、中期和後期的不同需求和身體狀況,適度調整飲食。
一人吃兩人補!華人世界素有孕期進補的觀念,調養胎氣,也提供胎兒和準媽媽所需的營養和能量,但有些孕媽咪胃口好卻又怕吃多會胖,另有些人則是一聞到食物味道就噁心想吐。孕期該如何補才能恰到好處?中醫師建議,依照早期、中期和後期的不同需求和身體狀況,適度調整飲食。
根據中醫古籍記載的「逐月養胎法」,將孕期分為「早期養胎氣」、「中期助胎氣」及「後期利生產」等三部曲來做調養。
懷孕首部曲:紫蘇烏梅飲養胎氣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楊紓怡表示,孕期首部曲是指懷孕1至3個月,這段期間,由於人體絨毛膜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大量分泌,孕媽咪常會出現味覺改變、妊娠嘔吐、消化不良、便祕等一連串的腸胃不適症狀,進而影響正常飲食。
此時正適合「早期養胎氣」,除了進食要少量多餐外,液體和固體盡量分開食用,早晨起床後可先食用白吐司或蘇打餅乾,避免重口味及油膩的飲食,攝取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例如香蕉、馬鈴薯、燕麥、糙米等,都有助於改善不適症狀。
烏梅治病偏方
1.治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罌粟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綱目》)
2.治久痢不止,腸垢已出:烏梅肉二十個,水一盞,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後方》
3.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黃連一升,烏梅二十枚(炙燥)。並得搗末,蠟如棋子大,蜜一升,合於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補缺肘後方》,即《聖惠方》烏梅丸
4.治痢兼渴:麥門冬三兩(去心),烏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強半,絞去滓,待冷,細細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詵(必效方》)
5.治便痢膿血:烏梅一兩,去核,燒過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聖濟總錄》)
6.治大便下血不止: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濟生方》)
7.治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綱目》)
8.治婦人血崩:烏梅燒灰,為末,以烏梅湯調下。(《婦人良方》)
9.治消渴,止煩悶: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盞,去滓,臨臥時服。(《簡要濟眾方》
10.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烏梅十四個,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師集驗方》)
11.治傷寒蛔厥及久痢: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鬥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12.治蛔蟲上行口鼻:烏梅肉噙之,或煎湯飲自下。(《日用本草》)
13.治傷寒下部生匿瘡:烏梅肉二兩,炒令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湯下十丸。(《聖惠方》)
14.治勞瘧劣弱者: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長,生薑一塊。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溫服。(《本草圖經》)
15.治一切瘡肉出: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劉涓子鬼遺方》)
16.治咽喉腫痛:烏梅一兩,雙花二兩,雄黃四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嚥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17.治化膿性指頭炎:烏梅肉加適量的食醋研爛,或用烏梅二份,凡士林一份,製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一次。此方對脈管炎所引起的指(趾)頭潰瘍也有效。(《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18.治小兒頭瘡,積年不差:烏梅肉,燒灰細研,以生油調塗之。(《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