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那麼一類孩子,聽話、懂事、循規蹈矩!可是你知道麼,孩子太乖並不是好事! 觀看數:2184 人
有那麼一類孩子,他們在父母和老師的心目中是個“乖孩子”,
聽話、懂事、循規蹈矩,
但是孩子的內心需求你們瞭解嗎?
要知道,乖巧的孩子往往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跟呵護。
著名教育家提出了“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
也許,應該再加上一句,解放兒童的心理——家長,當心“乖孩子”的心理損傷。
4歲的然然是個特別乖巧聽話的孩子。一直是老師、父母和親友眼中的“好孩子”。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有一次,老師讓他們回家後,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彩紙疊三個紙青蛙。回到家,然然不敢和看報紙的爸爸說,也不敢和正在做飯的媽媽說,有幾次,她鼓起勇氣,想說卻又咽了回去。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她卻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間。
“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 爸爸訓斥她。然然哭了:“老師說,要你們幫我做紙青蛙。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單位臨時安排她出差,她把然然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完全忘記了還有疊紙青蛙這件事。
上午10點左右,媽媽在出差的車上,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說然然沒到幼兒園。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其實,然然媽媽除了歎息,並沒有深入地尋找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根由。
然然原本並不是這樣的,二三歲的時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歡冒險,但每當她要淘氣或和大人辯駁時,媽媽就會訓她,說她不聽話,爸爸甚至還打過她兩巴掌。慢慢地,在家長的管束下,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乖巧聽話——這也簡單,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這樣“聽話”的孩子,常見的特點是有問題提不出來、或不敢提出來,說東他往東,說西就向西,就算心裡不滿意,也會適應、服從別人的想法。特別是對長輩,無論是對還是錯,都不敢與之辯論,因為,他們的心裡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自己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樣“聽話”的孩子,有的是遵從、禮貌、是對讚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說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性格已經被扭曲,被家長教育出了一種“奴性”的心理。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樣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獵鷹。獵人捕到鷹後,不給它吃,不給它喝,在它反抗時,就打它的頭,“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氣,直到最後,它屈服了,順從了,由博擊長空的鷹,變成了捕兔的獵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然而,遺憾的是,一般家長還是把這樣的孩子當成聽話的好孩子,把培養乖孩子的方法稱之為成功的教子方案,爭相效仿,幾乎沒有人認為,這樣的孩子也是有問題的兒童,他們的心理,正被家長一廂情願的家庭教育造成損傷。
小編還隱約記得以前在網上看過的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帶5歲的女兒去練芭蕾舞,這位媽媽對孩子的管教非常嚴厲,女兒也非常的乖巧、聽話。舞蹈課休息期間,另外一位家長帶來了一些大白兔奶糖分給上課的孩子們,這個小女孩卻不敢接過糖,直到媽媽示意可以吃才把糖接到手裡。
接下來的事情令所有家長都非常驚訝,這女孩不知道該如何吃糖!?還是媽媽用非常平靜又命令的語氣告訴她:拆掉糖紙,把糖放嘴裡,含著吃,不要嚼...
我不知道這5歲的小女孩在眾人的驚訝的眼光吃糖是何種心理感受?只是從心裡開始為她的將來擔心,如果她媽媽不在了,她會不會不知道該如何去活著了?
太乖巧了不好?那麼特別淘氣的就是好的嗎?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呢?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肯動腦筋,想像力豐富,善於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提出各種問題,並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
跌跤或受點輕傷都不哭,遊戲輸了不胡鬧。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
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熱愛勞動,愛惜物品。喜歡種花和飼養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遊戲,並能從中感到快樂。
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東西。服從約束。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遊戲規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適用於4歲以上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