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觀看數:4817 人

究竟幾歲才算「老年人」? 現在65歲還算老嗎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如今,七八十歲的老人隨處可見。近日,日本老年學會建議將「老年人」的定義從現行的65歲提高到75歲。高壽不再是夢想,做個健康的長壽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觀看數:4817 人

 

究竟幾歲才算「老年人」?

現在65歲還算老嗎

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如今,七八十歲的老人隨處可見。近日,日本老年學會建議將「老年人」的定義從現行的65歲提高到75歲。高壽不再是夢想,做個健康的長壽老人才是努力的方向。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當今許多國家的社會治理層面,對老年的定義一般為60歲以上或65歲以上,社會管理、保障、工作年限等均據此劃線。

日本老年學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老年人的活動力及智力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相比10年前,現在的老人普遍要年輕5~10歲。日本國民無需照顧的「健康壽命」,男性平均為71.19歲,女性為74.21歲。該學會因此建議,將75歲以上定義為「老年人」,90歲以上稱為「高齡老人」。

多數國家都將65周歲劃定為「老年線」。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健康和疾病預防意識的增強,現在的老人更加年輕化。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作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日本人均壽命已超過80歲,適當調整老年人的定義並不意外。

人的衰老從「漏水」開始

人老了肯定鼻涕多、口水多、痰多,甚至小便也多,年輕人會覺得老人「很髒」。鼻涕、痰、口水、小便都是體液,正常時不應該隨時外排的,之所以如此「漏」了,這是人衰老的結果,任何人都躲不過去。

生物的進化是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再到哺乳類,與水生物相比,陸地生物要乾爽得多,這個乾爽就是進化的結果。進化到人類的時候,身體本身已經具備了hold住水的能力,身體裡的水對身體健康尤為珍貴,所以,保住身體裡的水是人類進化之必須,這種保水作用,不僅是皮膚不「漏水」,負責身體體液分泌的所有器官也都要「嚴防死守」,才能使體液存留在體內。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一個身體很好的年輕人,是不會有水液,或者說體液外漏的,比如他的口水、鼻涕不會控制不住地淌,因為這種「外漏」歸根結底都是一種退化。那麼,人在什麼時候開始退化了?首先,是在衰老的時候,hold不住了,才會有鼻涕口水的邋遢,這種情況並不是非到七老八十才出現,只是早期的時候我們不以為是衰老,而是把它稱為「虛」,事實上,這種虛就是身體的提前衰老。很多消化不好的人,雖然才三十幾歲,但總是感到自己嘴裡的唾液特別多,而且很清稀,有的人甚至睡覺時會流口水,這就是因為他們未老先衰了,或者更恰當地說,是「未老先虛」。

老人養生六大最佳比例

飢與飽:3:7

幾乎所有專家都建議,飯要吃到七八分飽。老人代謝能力下降,熱量消耗減少,更要適當少吃。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對廣西巴馬長壽老人的生活方式研究發現,長壽老人平均每天的熱量攝入維持在1400~1900卡路里,遠低於成人2400卡路里的平均水平。通常認為,老人的早飯和午飯應該吃到大約八分飽;晚飯略少些,七分飽即可。

要做到科學飲食,還需要對一天早、中、晚飯的數量進行合理分配。一般建議年輕人三頓飯的分配比例為4:4:2,強調晚飯少吃;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年輕人不同,他們晚上睡得較早,晚飯時間通常在六七點鐘,這就使前一天晚飯到第二天早飯之間的時間間隔加長,為防止老人晚上餓,可將三餐分配調整為3:4:3。

吃飯時盡量減慢速度,細嚼慢嚥,飯前先喝碗湯,或在飯前吃點蘋果、橙子等,都能幫助控制飯量。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老人還應注意吃不夠的問題,如果總是沒有胃口,應諮詢醫生找到原因。

葷與素:1:5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二兩肉」,這是民諺中經常會提到的飲食原則。其中,一把蔬菜多指1斤,肉類大約2兩,因此,蔬菜與肉的攝入比例大約為5:1。在肉類選擇上,應盡量避免過多食用脂肪含量較高的肉;禽肉和魚肉,肌纖維相對較短,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也低,能保護心臟,比較適合老人。吃肉時,最好保持「意猶未盡」的感覺,等覺得有些膩了可能就過量了。

年紀越大,消耗越少,但老人仍需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豆類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老人飲食中不可或缺,建議此類食物以豆腐為主。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粗與細:1:3

粗糧、細糧各有好處,前者含有大量不溶性膳食纖維,熱量較低;後者中的膳食纖維是可溶的,熱量較高,但蛋白質、胺基酸等含量也相對高些。之所以現在提倡多吃粗糧,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細糧攝入過多,並因此導致了便秘、肥胖、三高等問題。老人由於消化吸收能力減弱,細糧的攝入比重應比年輕人有所增加,建議將粗細糧比例調整為1:2或1:3。

為使粗糧中的營養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吃完粗糧後可以多喝點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做後盾,以保證腸道正常工作;老人吃粗糧最好「細作」 ,比如玉米磨成麵粉,做成玉米粥。小米是健脾和胃的好食物;赤小豆、白扁豆有一定的輔助降糖作用;蕎麥、燕麥、大豆有助降脂和軟化血管。

寒與暖:0:1

相比年輕人,老年人的火力遠不夠壯,腰部、頸部、關節處大多怕冷,如果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更怕身體受涼導致的血管收縮。因此,除了炎熱夏季,在其他季節,老人都應以保暖為首要原則,「春捂秋凍」需要改為「春捂秋也捂」。即冬春之交,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夏天最好不要讓室溫低於26攝氏度,午休也要蓋點東西;夏秋交替,可以早些加衣;冬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保證頭、頸、腰、膝不受涼。尤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哮喘等病的老人,最好白天戴個腹帶,晚上用熱水袋暖暖腰腹部,有助於提高抗病能力。

抗寒鍛煉有助增強抵抗力,但這主要是針對年輕人而言,老人不能貿然嘗試。「若想身體好,三分飢和寒」的說法,並不完全適合老年人。

動與靜:2:1

動則養形,靜則養神,老人鍛煉應該動靜結合,每天分配的時間約為2:1。動指每週5天,每天30~60分鐘運動,推薦走路鍛煉。老人運動最重要是把握度,鍛煉時感覺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鍛煉後,老人應變得精神更好、食慾增加。

靜指靜養。靜坐能放鬆神經,緩解壓力,可以每天早晚進行,每天約10~30分鐘,靜坐時可放空心思,或聽聽輕音樂。此外,看書看報、聊天下棋有健腦作用,也屬於靜養的一種。需要提醒的是,不論看書,還是下棋,都要控制坐著不動的時間,最好半小時就起來走動一下。

白天睡與晚上睡:1:7

有人覺得,年紀越大覺越少,其實不對。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的最好時機,老人雖然不像年輕人消耗大,用腦多,但也需要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特別是睡眠質量下降的老人,更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老人大多白天有時間、也有條件睡個午覺,但應控制白天不要睡得過多。白天以不超過1小時為限,晚上保證睡6~7個小時。提高睡眠質量,應注意午飯不要吃得過多,飯後用半小時散散步;晚上睡前溫水泡腳,聽聽舒緩音樂,還可以吃個香蕉,喝杯牛奶,都能起到助眠效果。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老人都該人體四大養心穴

心絞疼痛尋內關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約兩個半橫指處)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人體內部的一道重要關卡,就像一道血液的閘門一樣,有疏導氣血鬱滯的作用。

按揉內關穴對治療心、胃疼痛很管用,像胃痛、偏頭疼、噁心、嘔吐、心絞痛和血壓高低的調節都是它的拿手好戲。

註:按揉內關穴所起的作用如同「開閘放水」一般,只有在氣血旺盛而遭到阻塞時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體虛之人揉內關的效果不明顯。

心慌補血找伏兔

我們平時形容心跳得很快,心慌時,會形像地說就像懷裡揣著個兔子似的。用掌根按揉伏兔穴(位於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對方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其膝上中點,手指併攏壓在大腿上,中指到達的地方就是此穴)就有緩解心慌和心跳過速,補養心血的功效。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鐘在60~80次之間,在安靜狀態下如果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這時可以趕緊找伏兔穴來幫忙。

胸悶血淤養曲澤

曲澤穴(肘微屈,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的內側緣),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在治療很多心血管的疾病方面,是個要穴。

在五行中,心包經屬火,曲澤穴屬水,因此,常按此穴有清心瀉火,除煩安神的作用。

如出現心胸煩熱、頭暈腦漲,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屬於心包經之熱症者都可以通過按摩此穴來進行調節。

心淤咳嗽找天泉

天泉穴(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時在大臂上會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的意思就是心臟之血會像高山流水一般源源不斷供給全身。

有些人經常感覺胸悶氣短,去醫院檢查後診斷是心臟供血不足;或者有人出現胸口憋悶、咳嗽、咯痰,這時可在晚上7點到9點之間,在天泉穴拔罐或刮痧,隔日症狀即可有所緩解。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人幾歲才算老,才需要養生?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