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懦弱?鼓勵孩子勇敢是害了孩子!這位媽媽告訴孩子:你不需要勇敢!原因是… 觀看數:491 人
當孩子表現出勇敢的行為,
大部份的家長都會稱讚孩子:
你好勇敢喔!
但這位媽媽卻告訴孩子:
你不需要勇敢!
究竟是為什麼…
只要看著纜車即將進站,
他就趕緊爬到我身上熊抱,
等纜車離站且不再晃動之後,
他才會放心地離開我身上。
問他要不要坐纜車飛高高,
他說不要,
接著說到纜車晃動ㄎㄡㄌㄡㄎㄡㄌㄡ,
就趕緊找我抱抱,
於是,我一邊抱著他一邊和他說話。
「纜車飛高高的時候,你會怕嗎?」
「不會」
「你是ㄎㄡㄌㄡㄎㄡㄌㄡ才會怕對嗎?」
「對」
「你怕的時候,馬麻抱著你唷,
我會保護你,對嗎?」
「對」
「媽媽緊緊地抱著你唷」
當他想到ㄎㄡㄌㄡㄎㄡㄌㄡ 會感到恐懼,
同時,我引導他想著坐高高時覺得好玩的感覺,
可以像小鳥一樣飛高高之類的,
讓他想起還有開心的感覺。
遇到這樣的情況,
有些大孩子會逞強,特別是男孩子,
明明從孩子僵硬的外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害怕,
但他會ㄍㄧㄥ住,說不會。此時,
如果大人再推一把「你好勇敢喔!」
就害苦了孩子!
因為這是變相地鼓勵孩子壓抑恐懼。
否定懦弱,宣揚勇氣,特別是男孩子,
如果表現勇敢,就會受到大人的稱讚;
如果遇到什麼事情委屈落淚,
就會被教育要勇敢,不容許軟弱。
當然我們可以給予勇敢高度的肯定,
兩者可以並行不悖,
然而在我們追求勇氣的同時,
經常是忽略了恐懼的情緒。
大人都希望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的品格,
但事實上,
內在長出勇氣是一種自身內化的歷程,
不是大人能夠直接種植在孩子的內心深處。
當他感到害怕、遇到困難挫折時,
他會來尋求父母的慰藉、安撫,
當他的內心得到撫慰、溫暖之後,
就能充飽電力、
信心滿滿地再次往外探索、接受挑戰。
有安全感的孩子,
會一次次離他的父母越來越遠,
勇敢邁向獨立之路。
重點不在於「教育孩子勇敢」,
而是讓孩子感受到 父母無條件的愛,
即使我害怕,父母也會保護我;
即使我軟弱,父母也會愛我,
孩子才能從用愛灌溉的沃土上長出勇氣。
「房間暗暗的很可怕,對不對?」
「想跟小朋友說請把玩具還給我,
但是不敢說是媽?」
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黑黑的房間什麼都看不到真的有點可怕。」
「我們大人也有不敢說的事情喔。」
別跟孩子說「這有什麼好怕的」,
只有大人認同孩子害怕的情緒,
孩子才不會有
「害怕是錯誤、丟臉」的社會文化框架,
哭是釋放壓力的方式,不是懦弱的表現,
嘲笑孩子「羞羞臉、愛哭鬼」更是萬萬不可。
不然,這樣的框架會深埋孩子的意識底層,
成為終生背負的原罪。
「那我們先打開燈,
房間亮了我們再進去!」
「那我們一起去跟小朋友說好嗎?」
應該用愛建立他的安全感,
以及採取正面的心態去回應孩子。
若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就該去學習,
這是父母必須自我要求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