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形香草酥餅 用料 黃油110g低筋面粉125g杏仁粉65g細砂糖40g香草豆莢1/2支蛋黃1個鹽少許裝飾用香草糖適量新月形香草酥餅的做法 準備工作:冰冷的黃油切成2-3cm小丁;低粉和杏仁粉混 |
|
|
新月形香草酥餅
用料
黃油 |
110g |
低筋面粉 |
125g |
杏仁粉 |
65g |
細砂糖 |
40g |
香草豆莢 |
1/2支 |
蛋黃 |
1個 |
鹽 |
少許 |
裝飾用香草糖 |
適量 |
新月形香草酥餅的做法
-
準備工作:冰冷的黃油切成2-3cm小丁;低粉和杏仁粉混合過篩放入冰箱冷藏;切開香草豆莢,刮出香草籽,用手指揉搓和細砂糖混合;烤盤鋪好烘焙紙。
-
在攪拌盆裏倒入低粉和杏仁粉和黃油丁,用刮刀切拌混合。
-
切拌到面粉團顆粒變細,就倒到料理台上,接著繼續切細面糰顆粒,同時均勻混合。
(用兩片刮刀加快速度)
-
用手粉刺搓揉,在掌心混合搓開。
直到整體成黃色,鬆散的狀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加入香草糖和鹽,用刮刀混合均勻。
-
在中心做出凹槽,加入蛋黃,慢慢將周圍粉類蓋上,充分混合。
-
用掌心根部向前壓,反覆多次,直到做出滑順的面糰。
-
把面糰分成兩份,搓成圓筒狀。
然後保鮮膜包好,冰箱冷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將面糰擀成寬5cm厚1cm的長條。
(8/9兩步我直接合併了,直接把面糰弄成長扁條冷藏的,本來也沒書上這麼專業的工具。
)
-
冷藏至少1小時,取出切成1cm的條狀。
-
每條都用掌心搓成棒狀。
-
兩端搓細,再彎成新月形。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排入烤盤,170度(提前預熱哦),烤15分鐘。
-
烤好後,趁熱用抹刀一次一個輕輕鏟起,馬上埋到香草糖堆裏,直接待涼。
小貼士
書上步驟好精細,實際操作沒有那麼麻煩的哦~!
餅乾烤的時候會膨脹開,所以保持間距別粘在一起啦。
然後真的很酥,烤完拿捏的時候當心弄斷!
裝飾用香草糖是另外40g細砂糖配半根香草豆莢。
「用手塑形如果時間過長,會讓面糰失去彈性,烤出來的餅乾也會不好看,吃起來也會不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因此要先將面糰冷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且要小心室溫和手溫不要過高,動作盡量快。
一次做五六個,其他面糰就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即使這樣,製作過程中黃油還是融化的話,先停止動作,冷藏面糰。
」
紅茶酥餅
用料
無鹽黃油(發酵型) |
90g(100g) |
糖粉 |
30g(43g) |
蛋黃 |
11g |
低筋面粉 |
140g(143g) |
滇紅(伯爵紅茶) |
4.5g |
紅茶酥餅的做法
-
將滇紅研磨至剩少許碎末。
可以用擀面棍的任意一頭來進行研磨。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將回溫到合適溫度的黃油放在料理盆中,加入糖粉,用打蛋器攪拌均勻至微微發白。
-
然後分兩次加入打散的蛋黃。
第一次一定要攪拌均勻後再進行第二次加入。
-
攪拌直至光滑潤澤,再加入過篩的低筋面粉和研磨好的茶葉。
-
用刮刀攪拌均勻。
-
將面糰分為兩份,分別搓成約十幾厘米長的棒狀(形似擀面棍),然後用保鮮膜把棒狀的面糰包好,放入冰箱冷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
時間到,可以將烤箱預熱至170°。
然後取出冷凍成彷的鸱糰用刀切成約一厘米呒的圓塊"間隔擺放在烤盤內的墊紙上,完畢就可俫甾入烤箱中烘烤15~20分鐘,直至酥餅略呈焦黃色。
-
出爐後,酥餅放置在冷卻架上完全冷卻後就可以享用了!
小貼士
黃油一定要回溫後再進行攪拌。
以用手指輕摁黃油很容易就摁出指印為標準。
烘烤時要注意時刻觀察烤箱裏酥餅顏色的變化,當酥餅周邊和底部略成焦黃色,中間部分基本無顏色變化為宜。
酥餅冷卻後,儘快享用,或者做好防潮措施。
餅乾進入了水蒸氣就不會再香酥可口了。
每個人所用的烤箱脾氣不同,所以一定要觀察了解自己家烤箱的性格,自己做好烘烤時間和溫度上的調整。
紅茶的選擇很重要,會直接影響餅乾的味道,不建議用立頓類的茶包茶。
葡萄奶酥餅乾
用料
低筋面粉 |
195克 |
蛋黃 |
半個 |
葡萄乾 |
80克 |
黃油 |
80克 |
奶粉 |
12克 |
細砂糖 |
70克 |
葡萄奶酥餅乾的做法
-
黃油軟化以後,加入細砂糖和奶粉,用打蛋器打發,直到體積膨鬆,顏色略變淺
-
依次加入三個蛋黃,並攪打均勻。
每次都要等蛋黃和黃油完全混合均勻再加入下一個蛋黃
-
攪打後的黃油應該呈濃稠、膨鬆的狀態
-
低筋面粉過篩以後倒入打發好的黃油中
-
用刮刀把面粉和黃油混合均勻
-
倒入葡萄乾,並攪拌均勻,揉成一個均勻的面糰
-
帶上一次性手套.把面糰放在案板上壓扁,用擀面杖擀成厚約1CM的面片
-
切去四周,成長方形,切成大小約為4.5CMX3CM的小長方形
-
餅乾排入烤盤,表面刷上一層蛋黃液
-
入預熱好的烤箱,上下火,180度,15分鐘左右,直到表面金黃色
蛋黃豆豆酥
用料
黃油 |
80g |
低粉 |
100g |
蛋黃 |
2個 |
玉米澱粉 |
30g |
糖粉 |
30g |
奶粉 |
1大勺 |
蛋黃豆豆酥的做法
-
黃油軟化,加糖粉打發
-
加入蛋黃攪拌均勻
-
篩入粉類,用刮刀拌勻
-
揉成團,再搓成小圓子放入烤盤中
-
烤箱預熱200度,中上層8-10分鐘
神經病蛋黃醬
用料
蛋黃 |
1個 |
糖 |
15G |
鹽 |
0.5G |
檸檬汁 |
15G |
植物油 |
150G |
神經病蛋黃醬的做法
-
蛋黃、鹽、糖混合在一起打散
-
加一丟丟油進去,電動打蛋器開始瘋狂攪打
-
慢慢加油,每次一定不能加多,否則就華麗麗的浪費了一個蛋黃和3兩油,充分混合均勻後再加下一次
-
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後(大概10分鐘),蛋黃醬明顯變得粘稠,攪拌時明顯感覺阻力增大,就像打蛋白乾性發泡的那種狀態,這時候往裡面加一點檸檬汁,加檸檬汁可以讓稠稠的醬變稀
-
如此反覆,一會加油,一會加檸檬汁,直到把它們倆都用完
-
裝瓶搞定
小貼士
為熟麼我的蛋黃醬比其他人的黃呢~是因為我比較重口味的原因嗎??據我私自分析,很有可能是我用的油比他們的少,他們都搞500G或者250G啊!搞半斤蛋黃醬出來幹什麼嘛!!能當飯吃嗎?
自製沙拉醬
用料
蛋黃 |
1個 |
植物油 |
225克 |
白醋 |
25克 |
糖粉 |
25克 |
自製沙拉醬的做法
-
蛋黃打入碗裏,加糖粉,用打蛋器打發
-
打發到蛋黃的體積膨脹,顏色變淺,呈濃稠狀
-
此時,加入少許的油,並用打蛋器攪打,使油和蛋黃完全融合
-
繼續少量的加入油。
在一開始的時候,最好有足夠的耐心,每次加入的油一定不能太多,邊加入邊用打蛋器攪拌。
你會發現,隨著油一點點的加入,蛋黃不但沒有變稀,反而會變得越來越濃稠
-
繼續少量的加入油並攪打,請注意看圖片,此時蛋黃糊越來越稠
-
當加完六七十克油的時候,蛋黃糊(此時已經可以稱沙拉醬了)已經濃稠到了如圖所示的地步
-
此時,因為醬太濃,不太好攪拌了,我們添加1小勺左右的白醋進去(不要加太多),攪拌均勻
-
加入醋以後,碗裏的醬會變得稀一些。
這個時候,我們重複少量多次的添加油並攪拌這一個過程
-
隨著油的繼續添加,醬又重新變得濃稠起來
-
越來越濃了
-
當醬變得比較濃的時候,又添加一點白醋。
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油和醋都添加完
-
攪拌完成,沙拉醬就做好啦
小貼士
1、沙拉醬裏使用的植物油,要麼我們可以選擇淡色無味的玉米油、葵花籽油等,要麼我們可以選擇健康的橄欖油。
不要選花生油、山茶油之類味道重的油,會使沙拉醬味道不純(橄欖油也有較特殊的味道,如果不能接受這種味道的,請慎用橄欖油哈)。
2、少量多次的加入油,才能讓油和蛋黃完全乳化。
尤其最開始的時候,油一定不要一次加多了。
如果你發現加入油以後,醬越拌越稀,則說明油沒能與蛋黃成功乳化,失敗了。
補救的方法是,重新拿一個蛋黃打入新的碗裏並打發,像製作沙拉醬最開始的步驟一樣,把失敗的這碗醬代替油一點一點的倒入新的蛋黃裏,可以補救(沙拉醬最重要的就是油和蛋黃完全乳化,只有完全乳化了,才能呈現出我們想要的質地。
如果油沒有被全部乳化,一是醬比較稀,二是吃起來有很重的油膩感,無法食用。
)。
3、把白醋換成等量新鮮檸檬擠的汁,可以使做出來的沙拉醬充滿檸檬的清新香味。
4、最後一次加入白醋的時候,先觀察一下醬的濃稠程度。
白醋不一定需要全部加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節最後成品醬的濃稠度與酸度。
自製沙拉醬有失敗的風險,所以今天我把最關鍵的幾個步驟都拍了圖片,讓大家可以看到每一步的清晰狀態,只要根據步驟來做,並和圖片對照,就完全不用擔心失敗了哈。
(消滅蛋黃)不用淡奶油的葡式蛋撻
用料
蛋黃 |
2 |
牛奶 |
70克 |
糖 |
24克 |
低筋面粉 |
6克 |
速凍蛋撻皮 |
3 |
(消滅蛋黃)不用淡奶油的葡式蛋撻的做法
-
溫牛奶加糖攪拌至糖融化,加蛋黃攪拌均勻
-
(1)中篩入低粉,充分攪拌,不要有顆粒
-
烤箱預熱220度,蛋撻皮放在烤盤上,蛋液過篩到蛋撻皮中
-
入烤箱,15分鐘,表面出現焦狀就可
法式焦糖布丁
用料
蛋黃 |
2隻 |
鮮牛奶 |
50ml |
淡奶油 |
100ml |
砂糖 |
20g |
香草精 |
2滴 |
法式焦糖布丁的做法
-
稱量材料,兩隻雞蛋分離出蛋黃。
烤箱170℃預熱
-
蛋黃攪散
-
淡奶油加砂糖煮沸,至砂糖完全融化
-
快速倒入步驟2的蛋黃液中,邊倒邊攪拌,至完全融合
-
將牛奶慢慢倒入攪拌好的蛋黃液中
-
滴入兩滴香草精(沒有可不放),攪勻即成布丁液
-
攪拌好的布丁液,過篩入模八分滿
-
烤盤中放熱水,布丁模放入烤盤中,把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下火170℃,烤製25~30分鐘,看到布丁表面有焦斑即可(根據模具大小和深淺來調整烤製時間)
小貼士
1.最後入烤箱的烤製時間要根據所用容器的大小和深淺來調整時間,較淺或者較小的容器,就縮短烤製時間;反之則延長時間。
總之以看到布丁表面有焦斑出現為準。
2. 我這裡只做了兩個蛋黃的,量比較小的,本著節省能源和人力的原則,建議把方子量按比例增大。
卡仕達超軟面包(Custard Bread)
用料
蛋黃2個 |
|
細白糖 |
|
中筋面粉 |
|
牛奶 |
|
水 |
|
鹽 |
|
高筋面粉 |
|
黃油 |
|
白芝麻 |
|
酵母 |
|
卡仕達超軟面包(Custard Bread)的做法
-
取一個蛋黃放入一個中碗裏,加入一大勺細砂糖,兩大勺中筋面粉,1/3杯牛奶,如圖攪勻
-
放入微波爐,加熱15秒,然後取出攪勻,再加熱15秒,如此反覆至蛋黃醬成固體狀,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保存一小時
-
取出蛋黃醬,放入面包機中,順次加入水1/3杯,牛奶1/3杯, 細白糖1/4杯,鹽1/4茶匙,中筋面粉 1+3/4杯,高筋粉2大匙(20克);酵母1.5茶匙;設置面包機為面糰檔。
讓其自動工作
-
待面包機工作結束後,取出發好的面糰,在案板上撒面粉,揉勻後分成小團,任意發揮了一下造型
-
二次發酵做好造型的面糰,晾一小時左右,圖上蛋黃液,然後撒白芝麻。
烤箱預熱375華氏度,烤18分鐘左右,表面金黃即可出爐。
-
-
待晾的溫熱即可享用,圖是被咬了一大口的某個面包,(*^__^*) 嘻嘻……
小貼士
取出的面糰很濕,我加了不少乾面粉才能揉好。
下次做的時候嘗試不放水只放牛奶,改到1/2杯。
看看能否有所改進。
【椰子餅乾】酥軟椰蓉奶油小餅
用料
黃油 |
100克 |
細砂糖 |
30克 |
低筋面粉 |
170克 |
蛋黃 |
1個 |
椰蓉(椰絲) |
60克 |
【椰子餅乾】酥軟椰蓉奶油小餅的做法
-
準備工作:
黃油室溫軟化;
雞蛋放置室溫後取蛋黃備用(蛋清不要);
低粉過篩一次;
-
黃油100克室溫軟化至非液態,可輕易戳透的柔軟固體狀(如圖),用攪拌器稍稍攪勻呈霜狀。
-
加入細砂糖30克混合(關於糖量請留意TIPS),不斷攪拌打發至黃油顏色變白,體積增加。
再加入打散的蛋黃混合攪拌至滑順。
(此步驟用普通打蛋器也可完成,新手建議用電動打蛋器更易掌握)
-
篩入低筋面粉170克.
用刮刀切拌至無乾粉狀。
-
加入椰蓉(椰絲)30克,混合入面糰。
(提醒:準備的60克椰蓉,現在先只使用一半,剩下30克是用來粘面上的。
如果現在全部加入容易成品鬆散不成形)
-
揉成光滑均勻的面糰,裝入保鮮袋(或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醒30分鐘(非速凍)。
-
取出擀成薄片,在表面均勻撒上一層椰蓉,用擀面杖輕壓一遍(可以避免掉落過多椰蓉屑)。
用餅乾模切割出小片。
-
輕輕拿起小片,在反面也沾上一些椰蓉(此過程可省略)
(假如懶得沾椰絲,請參見TIPS注意事項)
-
將沾椰蓉的一面朝上,放入鋪有烘焙紙的烤盤。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170度烤10-15分鐘(視大小厚薄)表面微黃即可。
-
香酥鬆軟,椰味濃濃。
非常酥軟,老人牙口不好也能吃.
但優點也是缺點,太酥軟需輕拿輕放,且易受潮不適合大批量產。
並且不適合快遞運輸,你的朋友很可能會收到一堆餅乾碎碎。
小貼士
此外原方60克細砂糖,第一次試驗時覺得實在太甜,所以減半為30克,嗜甜者可自行增量。
話說椰絲也是有清甜的。
但嚴重不建議減糖太多,以免鬆散無法支撐結構,並且無法上色。
【請注意】
30克糖已經不很甜了,不建議繼續減少。
此外如果懶得在表面沾椰絲的話(步驟8),建議把糖增加到40克。
因為椰絲也有少許甜味,不沾的話就會太淡了。
蛋黃奶酥厚片
用料
吐司面包 |
2片 盡量選厚一點的 |
雞蛋黃 |
2個 |
奶粉 |
40克 |
黃油 |
20克 |
糖 |
15克 |
蛋黃奶酥厚片的做法
-
將黃油提前從冰箱裏取出軟化,如果來不及可以放在碗裏隔水加熱,或者放微波爐叮一下。
總之得是軟軟的才好用,變成液體也沒關係,可以照常用
-
把黃油、雞蛋黃、奶粉、糖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成品有點像糊糊的感覺就可以了
-
將吐司片用刀橫三豎三的切上六刀,注意,只切吐司面包的裡面部分,吐司的邊邊不要切到,這樣做是為了讓蛋奶酥餡能進入到吐司片的裡面,口感更好
-
將拌好的蛋奶酥餡均勻的塗抹在兩片面包上
-
烤箱提前預熱至160度,烤10分鐘左右即可
可可小酥球
用料
黃油 |
120g |
低筋粉 |
145g |
可可粉 |
15g |
糖粉 |
60g |
蛋黃 |
1個 |
玉米澱粉 |
20g |
可可小酥球的做法
-
黃油軟化
-
加入糖粉攪拌均勻
-
加入蛋黃拌勻
-
將粉類過篩,加入第三步中
-
揉成面糰
-
分成每個8g,搓圓排入烤盤。
烤箱預熱150度,中層上下火約2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