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分享

 

接納與放下,才能走的更遠

 

我一直在學習“接納”與“放下”,雖然愈學愈好,但有時候還是覺得不到位。因為,我還是會問:為什麼?為什麼這種事要發生?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為什麼事情不能如我所願?我發現,當我在問“為什麼”的時候,其實是懷

 


我一直在學習“接納”與“放下”,雖然愈學愈好,但有時候還是覺得不到位。因為,我還是會問:為什麼?為什麼這種事要發生?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為什麼事情不能如我所願?我發現,當我在問“為什麼”的時候,其實是懷著一種受害者心態,想要討回公道的。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歲。有一天,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時,倒在地上再沒有起來,就這麼走了,連一句“再見”都沒來得及說。在談話中,她隱約地問到“為什麼”。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我看著她充滿淚水的眼睛,試著儘量不用說教的口吻告訴她,靈修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問“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只會讓自己繞得更深,很難出脫。

其實,聰慧的她早已知道答案。她說,在先生走的前一天,友人剛好來訪,談起一部電影——《遺願清單》(The Bucket List )。故事是說一個很有錢的白人和一個貧窮的黑人住在臨終病房裡,兩個人快“掛”了,突然說到自己未完成的心願。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於是,有錢的白人資助黑人陪他環遊天下,嘗試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完成一些未了的心願。

朋友講,她先生當時就說自己沒有任何未完成的心願,他對現有的生活十分滿意。而第二天,她看到先生倒在地上的一刹那,竟然沒有任何驚訝的感覺,反而有一種“終於發生了”的感受,好像她早已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來臨似的,雖然事前她在意識層面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到什麼。她歎了口氣說:“好像一切都是註定的!”

我當然不是絕對的宿命論者,但不可否認,人世間有很多現象是找不出答案的,只能說是“命”,尤其是生死這一關,真的很難由自己來掌控。

不管有沒有所謂的“命中註定”這回事兒,我們都要尊重事實,這是很重要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事實既然發生了,我們就要尊重它,不去抗拒,或是心生嗔厭。我覺得聖嚴法師說得很好,碰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們要“接納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學會了這幾句話的智慧,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過著自在安心的日子。

另外,我發現,在信念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三大陰影:

一、我不夠好。

二、我無足輕重,不重要。

三、我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由於這三個陰影的影響,我們在生命中會創造出大量的“故事”來迎合我們的信念。唯有做出決定,用故事愛我們自己,而不是用故事打擊自己,才能運用自如,發揮當初我們設計故事的真正用意。

我就常常遇到這樣的讀者,有很多的故事要說,每一個都很冗長,而且悲劇性特強。我不知道如何告訴他們,只有停止“改變”故事,停止“修改、轉化”你的故事,願意放下它們,進入“不抱希望”的狀態,不再想知道“我”究竟是誰,“我”的未來究竟會如何,我們才能再度找到希望。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靈性的修持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拿來修補,甚至是強化故事的工具。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放下故事,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但是,我們要怎樣才能放下我們賴以為生的故事呢?

首先,我們要放棄受害者的角色。

第一步就是為自己的故事負起全部責任。很多人靈修了半天,其實還是在自己的故事裡面打轉,收集了一堆好聽的話,內心深處的傷痛仍然沒有療愈。這種情形在靈性老師(包括我)身上最為常見。所以,真正放下,就是指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也就是說,承認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共同創造者。

同時,我們可以看見,在創造“陰影信念”繼而衍生出各種故事的同時,我們其實是有一份禮物要帶給這個世界的。有些人因為自己的痛苦遭遇,而從事了幫助人的行業,或變成一個能為他人的生活帶來轉變的人,有的甚至是寫出、畫出、創作出美麗的作品與世人共享。

其次,我們要做觀察者,聆聽自己內在的那個喋喋不休地說故事的“聲音”。這是讓我們脫離自己故事的第二步,也是最基本的功夫。

或者,你可以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重複自己的故事,我們甚至可以訪問當年的其他人,看看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你的角度有什麼不一樣。你會發現,自己多年來信奉為真理的一些看法,在別人眼中竟然如此不值一提。另外,你還可以以一個樂觀人士的身份重複寫下你多年抱著不放的故事,看看會有什麼不同。當然,如果這個故事是你在出生之前就寫下來的,那你可以試著去理解一下,自己為什麼要幫自己安排這樣的故事,有什麼課題和“禮物”在其中呢?

我這裡還有一個狠招,就是站在鏡子前重複地述說自己腦海中總是翻來覆去的故事,說到自己厭煩為止。你也可以給自己的故事寫一封信,讚美它,因為它教導了你哪些課題,同時向它表明,你決定走出限制,改變你跟它之間的關係。

最終,我們還是要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因為我一直懷疑,我們的情緒是製造故事的“元兇”。至於如何面對情緒,那你就要學會更好地與自己的情緒共處了。與情緒相處的方式和其他任何人、事、物相處的方式一樣,就是去全然地接受它、體驗它,不要想從它那裡逃開。

這就是我最近發現的一個放下的訣竅:不要問“為什麼”。所以,當你在質問“為什麼”的時候,就要意識到自己又在跟現實、老天或是對方較勁了,接納是不需要問“為什麼”的。處理它,放下它,安心自在!






我一直在學習“接納”與“放下”,雖然愈學愈好,但有時候還是覺得不到位。因為,我還是會問:為什麼?為什麼這種事要發生?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為什麼事情不能如我所願?我發現,當我在問“為什麼”的時候,其實是懷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熱門推薦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1729人都推薦這個。




 





Love分享
 

 

 

 若有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 請瑱 侵權通知書 本站將會刪除或修正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