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老是熱,可是身上又有點冷,是怎麼回事,該如何解決呢?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
|||||||||||||||||||||
手足煩熱的原因 如果你是中醫師,然後懸壺開診,你會遇見一些奇怪的問題。 例如,患者手足心熱,可是身上又有點冷。 這個時候,你去喝清熱葯,會越喝身上越熱,如果你用冰水去涼手呢,又一點作用也沒有。 這種現象太常見了,特別是在小孩子身上。 中醫把這叫「手足煩熱」。
這「手足煩熱」是怎麼出現的呢? 現在聊聊比較常見的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和腎有很大的關係。 腎藏精,主水,同時有很強的收斂和固攝作用,當腎精虧虛時,其攝納的力量就會減弱,或虛熱上浮,或寒氣外溢,出現手足心熱或手足背冷的表現。 當腎精虧虛,以腎陰虧虛為主時,多出現手足煩熱;以腎陽虧虛為主時,多出現手足背冷;當陰虛俱虛時,會出現更加複雜的表現,手足背冷和手心煩熱並見! 第二種情況: 即肌部濕熱,一般肌部濕熱時,這多是濕熱蘊積所致,濕熱蘊積造成肌部氣津迴流障礙,蓄於手腳末端,發生蘊熱。 鑒別方式是,濕熱者,常與肌肉酸痛,身體困重並見,汗出而粘衣,而且舌頭一伸,多為黃膩苔。 第三種情況: 氣機紊亂,陰陽顛倒,俗稱為倒時差。
人體皮部衛氣,本該晝出於表,夜歸於內。但是如果出現陰陽調倒,變成,晝藏於內,夜遊於外,也會出現夜晚手足煩熱和失眠的情況。 第四種情況: 是人體上焦,下焦之間氣機的出入異常引起的,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膈」的出入異常,這時也有導致大量的熱蓄積在上焦,手心,或者下焦,腳心——總之就是氣機循環受阻引起的。 解決之道: 第一種情況最常見,後世的解決方法就是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陰。 六味地黃丸,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就是三補,三瀉——三補者,干山藥,山茱萸,乾地黃;三瀉者,茯苓,澤瀉,牡丹皮。
但是在《傷寒雜論中》,用的是比較特別的方法,也就是以脾補腎法,這就是著名的小建中湯: 我們來看看原文(為了通俗易懂,翻譯了一下): 虛弱,勞累,腹肌緊,心悸,出鼻血,腹中痛,夢中失精,四肢疼痛,手足心煩熱,咽干口燥,這是可以用小建中湯: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 生薑二兩,膠飴一升。 上面六味葯,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減。每次服用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所謂膠飴,就是現在的麥芽糖,有補胃之氣津的作用。但是這味葯是比較有爭議的,所謂一升,就是現在的200毫升,你倒兩百毫升進去,那個葯會甜得不得了。
我個人不太喜歡用,一是找不到正宗麥芽糖,二是太甜了,這個葯的適應範圍就會收窄,現在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多的。 這個方子很簡單,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倍用芍藥。桂枝推動脈中營血的運行,改善患者的血循;甘草,守護胃氣,生津液;生薑健胃,鼓舞胃氣,輸出胃氣;大棗補益胃的氣津;再將芍藥加一倍量,利用氣肅降的力量,把藥力往下帶,去補益腎精。 不過,這個方子,我實際使用時,患者經常出現口乾舌燥,皮膚出疹,我有時在想是不是沒有使用膠飴的原因。 所以對於腎陰虛導致的手足心煩熱,我更喜歡用另外一個方子,就是把炙甘草湯去掉桂枝加上芍藥。
在桂枝湯系列方的變化中,減芍藥,則藥力升,減桂枝,則藥力降,這是一個普遍規律。這個方子太好用了,也有很好的滋補。 第二種情況,用三仁湯之類的方子,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即可。 第三種情況,也可以通過加強腎納患者服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這樣具有攝納腎氣,調和陰陽作用的方劑,讓夜遊於外的衛氣,回歸其位即可——還可以在這個方的基礎上加五味子,山茱萸,借其酸斂之力,加強方子固攝的效果。 第四種情況,可以考慮用小柴胡湯,有些時候我們判斷不了是腎陰虛引起的手足煩熱,還是膈的升降出入受阻所致的手足煩熱,可以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1357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