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響,原來有這兩種類型,有一種要超重視!
|
|||||||||||||||||||||
很多人都有過關節彈響的經歷,比如久坐之後站起來的時候,膝關節的響聲。 這些彈響,大多數都是不痛的,甚至讓人覺得很舒服,所以常常有人會主動尋求彈響,比如: 實際上,彈響和肌肉發達與否關係並不大,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彈響都是正常的,在一些情況下,彈響會伴隨疼痛。 設想一下,如果這些黑幫老大的彈響屬於這一種,正準備打架呢,關節咔咔響的時候痛得不行,這場面,這氣勢,恐怕架也不用打,直接求饒了。 那麼,為什麼有時候關節彈響讓人舒服,有時候又伴隨疼痛呢?民間對於關節彈響也有很多傳言,比如說關節彈響會導致關節炎,是否真的如此呢?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 一般來說,關節彈響主要有兩種類型: 生理性的 病理性的 先來說說生理性彈響。
雖然生理性彈響的機制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但目前比較被廣泛接受的原理是由於關節內的壓力變化導致的氣泡形成和塌陷。 具體來說,當關節長期處於靜止狀態,關節腔的中心區域氣壓低,當出現突然的關節動作時,瞬間的張力增加,打破了關節腔內的壓力狀態,出現周圍氣體向中心區域擴散的現象。 關節彈響就是由於氣體擴散時的振動波導致的。這種機理能夠使得關節腔內的壓力趨於均衡,以增加關節靈活性。 出現彈響15-20分鐘之後,氣體會緩慢地被重新吸收到滑液中,因此 這種生理性彈響有一些臨床的意義。
理解了生理性關節彈響的實質,有助於對關節彈響這一臨床現象的總體認識。並非所有的關節彈響都是病理性的。實施手法時發生的關節彈響也並非都是關節複位的標誌。 彈響發生後,關節的靈活性增加。反之,如果關節的靈活性長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將會導致關節的功能減損和結構退化。
因此,使關節適度的發生彈響是有益無害的。 生理性關節彈響發生的瞬間,關節囊受到有效的牽拉,滑膜皺摺得以伸展,關節腔內的壓力發生變化,這些作用使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從而使血液循環加強,滑液泌散增加,有助於解痙、消炎、剝離粘連和解除嵌頓。 再來講一講病理性彈響。 病理性關節彈響是由於關節中軟組織的損傷或結構變異,導致在運動時發生軟組織之間的摩擦,從而產生彈響。病理性關節彈響往往會伴隨明顯的疼痛、腫脹或活動受限。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彈響: 出現彈響的時機 生理性彈響一般發生在關節突然屈曲或伸展的時候,比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久坐之後站起的那一下。 彈響發生的頻率 如果彈響在超過20分鐘的時間內,持續出現,那麼有可能是病理性的。 彈響是否清脆、乾淨 生理性彈響的聲音一般比較清脆,而且單一、短促,如果響聲綿長、沉悶,那麼可能是病理性的。 是否伴隨疼痛和不適 生理性彈響一般無痛,還經常讓人覺得舒服,如果出現了疼痛和不適,那麼可能是病理性的。 有病理性彈響問題的小夥伴,需要諮詢醫生和康復師。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手指關節的彈響是否會導致關節炎? 不少男性會有這樣的習慣,就是主動掰手指發出響聲。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男性朋友或家人,看看他們是否有這樣的習慣。根據當前的一些研究成果,這種習慣並不會導致關節炎。 201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調查了215人(年齡在50至89歲)的手部放射學,並比較了那些經常掰指關節的人與沒有這種習慣的人的關節。研究結論是,習慣性掰手指並沒有引起手部骨關節炎,不管這種習慣持續時間多長。 關於掰手指是否會導致關節炎的問題,還有一個好玩的。 2009年的搞笑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了Donald Unger 。他做了一項為期60多年的研究,起因是他的媽媽說他掰手指會導致關節炎。為了證明媽媽是錯的,Donald Unger 60多年來每天不斷掰左手指關節,不掰右手。2009年,83歲的他說:「我兩隻手的指關節沒任何關節炎跡象,可以向天堂說:"媽媽,你錯了"。」 這麼說來,是不是掰手指沒有任何壞處呢?也不能這麼說,更早期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雖然習慣性掰手指不會導致關節炎,但是這種習慣可能更容易帶來手部腫脹和抓握力的降低。 總而言之,大多數的關節彈響雖然對人體沒有明確的傷害,但久而久之,可能會增加一些關節異常現象出現的幾率,我們還是要重視,增加關節穩定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文章來源: http://tw.gigacircle.com/2776788-1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476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