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是別人太壞,而是自己太弱了!當你「足夠強大」自然就會「生活在童話裡」
|
|||||||||||||||||||||
01.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問題: 一個人的城市,一個人的生活,卻莫名的感覺到孤獨,為何人生總是會讓人感受到孤獨呢? 然後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了曾經年少無知的自己,有多矯情就有矯情。直到工作多年後,才發現,沒有什麼問題是用錢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一定是錢還不夠。 生而為人,誰沒有孤獨的時候呢? 這使我想起了一本書《生命是孤獨的禮物》。這本書收錄了余光中、林清玄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
講述的是關於孤獨的散文集。作者們在書中談及親情、友情、故鄉、以及逝去的時光,無不顯示著對生命的考量和對人生的感悟。 至今有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是這麼說的: 「不求回應,不求認同,學會與自己交流,聽自己說話,學會孤獨。」 我非常認同。 02. 我們為什麼覺得自己孤獨? 就是因為我們太需要被自己喜愛的人關注,太需要被這個世界關注了,我們太虛浮了,我們總是對身邊觸手可得的幸福視而不見,卻對身邊一些若有若無的事情抓緊不放。
我們害怕自己不夠優秀得不到肯定;我們怕自己適應不了不了大家都能其樂融融相處很好的群體;我們害怕自己會成為那個最怪異的自己;我們怕跟我們同齡的夥伴都一個比一個優秀;我們害怕自己終其一生的得不到別人的關愛…… 太多太多的害怕都來源於我們想得太多,自己太弱。 想起昨天無意中看到黃渤被採訪時說的一句話:「有時候真不是別人不好,而是你太弱了。等你強大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就是生活中在童話裡的人。」 沒有心機,沒有小人,有的只是對你無盡的關愛,和迫切的問候。 曾經有個年輕人,寫過一封長長的信給楊絳先生,除了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還向他訴說了自己的難言之隱。
最後,楊絳先生除了一些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話語之外,只回了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多麼簡潔有力又搔到癢處的回答。 03. 因為人生90%以上的困惑都能在書中得到解決。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
」 楊絳曾經跟她父親有段有趣的對話: 有一次,父親如是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想了一會兒說:「不好過。」接著,父親又問道:「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這一次,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星期都白活了,」聽到這裡,楊蔭杭笑著點點頭:「我也這樣。」 除了能從文字中看到,父女之間的相處溫馨風趣,也能看出父女二人嗜書如命。 董卿曾經也說過,幾天不讀書就像幾天沒洗澡一樣。 可見,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愛讀書,讀好書,嗜書如命。
生而為人,總會有七情六慾,有煩惱,有憂愁,有私心,有貪念。 久而久之,我們變得心胸狹隘,目光短淺,自私自利,終於在不知不覺的時候讓自己成為了那個最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而此刻,如果你尚覺得孤獨,覺得不被認可,覺得不被接待,請做一個聰明的女人—— 別讓自己被小我一步步吞噬,將生活當成一本書,將那些喜怒哀樂,不明所以的統統都以讀書的形式,一步步消化,一步步宣洩,直到與自己和解,與身邊的人,環境和解。 那時候,你不再會認為「孤獨」是一個很可怕的詞語。 相反,它更能讓你在短時間內迅速地沉澱下來,成為你快步成長的一枚催化劑。 會讓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真正努力的方向是什麼,最終真正用自己的行動去破碎那些曾對你留下不可磨滅的謠言和打擊。 專注、努力、堅持、但行好事,其他的交給時間。 與其自己鬱郁不得志,不如默默變強大,這才是永遠不變的生存鐵律啊。 到時你會詫異,在這個熱鬧的世界,哪有那麼多孤獨的人。 參考來源 : 今日頭條 https://www.toutiao.com/a6665635191832183308/ 本文作者 / 瑪嗒嗒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74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