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搓下來的"泥"越多,說明洗得越乾淨?原來這些年一直都錯了
|
||||||||||||||||||
對於老年人,由於代謝活動低下,皮膚乾燥,洗澡頻率不宜過勤,建議夏季每日或隔日洗一次。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涼,以避免因沖涼而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對於嬰幼兒,洗得太頻繁,會破壞寶寶皮膚上的皮脂,導致寶寶皮膚乾燥;洗得太少了,寶寶身上也會又癢又不舒服。 《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1歲以內的小嬰兒在會爬之前,以每週洗兩次澡為宜,最多隔一天洗一次;當天氣變熱或寶寶活動量增加,可以適當增加洗澡頻率。 洗澡頻率因人而異 對於有皮膚疾病的患者,洗澡頻率因人而異。
對於乾性皮膚、皮膚瘙癢症、乏脂性皮膚病等情況,需要適當減少清潔頻率,並且選用溫和保濕的清潔產品,沐浴後需要加塗保濕劑以改善皮膚乾燥情況。 對於銀屑病,每天均有大量鱗屑脫落,皮損充血潮紅,洗浴能夠軟化和清除鱗屑,促進外用藥物的吸收,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清洗頻率。 搓澡搓“泥”越多越乾淨? 再來說說搓澡常見的“泥”。洗澡時如果用力摩擦皮膚,往往會搓出一些灰白色的細長條,俗稱澡泥。 這些澡泥主要來自於生理性污垢,是人體皮膚自然產生,分泌的代謝產物,包括老化脫落的細胞、汗液、皮脂等。
此外也有一定的外源性污垢,包括體表微生物、環境污物、各類化妝品或外用藥物的殘留,以顆粒狀沉積在皮膚的表面。 很多人洗澡覺得搓得越多越乾淨,看到搓出來一條條的泥甚至還有成就感。但其實這個觀點是有待商榷的,過度用力清潔皮膚污垢,會破壞皮膚角質層。 這樣還會讓未老化的細胞提前脫落,降低皮膚屏障功能,反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同時加快水分流失,導致皮膚過敏或乾燥。 因此,如果有搓澡的習慣,建議輕輕搓,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痛為準。
消暑降溫的其他辦法 洗澡沖涼是消暑降溫的有效方法,此外,在防暑降溫方面,以下方式也可以聯合使用,療效更佳! 1、防曬,夏季中暑最常見的原因是烈日下暴曬過久,體表出汗水分流失,高溫環境導致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因此盡可能選擇陰涼通風處作業,“哪涼快哪待著”是好的避暑之道。 2、及時補充水分,熱飲比冷飲更解渴,大杯冷飲下肚時,會給我們的神經系統傳遞“我的身體很涼爽”的感覺,從而抑制出汗和體溫調節,反而導致熱量的積聚。 而熱飲則能促使毛孔張開,揮發汗液從而降低體溫。 3、常備解暑藥物,如果必須長時間戶外作業,那麼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對於高溫產生的頭暈不適有一定療效,而局部塗抹清涼油,也可以加速皮膚散熱,從而解暑。
因此 夏天1~3天洗一次澡 都是合理的 具體還要因人而異 但是洗澡時 切忌過度清潔 以洗澡後皮膚不發紅 不幹燥為宜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17841103720022539/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411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