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見過世面』,看這3點就知道
|
|||||||||||||||||||||
前一段時間,題為《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輔導班如此昂貴? 這個昂貴的「輔導班」叫海外遊學。為什麼海外遊學如此火爆?為何價格如此高昂,也依然讓無數家長趨之若鶩? 因為學校只是學習知識,而海外遊學,卻是在拓寬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去真正見見世面。 因為一個見過世面的人才能懂得謙遜有禮;見過世面的人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人懂得「知行合一」,能真正有所成就。 1、謙遜有禮,尊重別人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越是高級的領導越是懂得謙遜,他們對待任何人態度都謙遜禮讓,讓人如沐春風。相反,很多芝麻小官,反而飛揚跋扈,頤指氣使。
原因很簡單,大領導的視野寬闊,他們見過世面,見過太多的「大人物」,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他們往往都很謙遜。反而是很多終生困守一隅的芝麻小官,不知天高地厚,往往飛揚跋扈。 義大利插畫家Marco Melgrati曾根據現實題材創作過一幅畫——「你永遠不知道跟你玩的是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畫中的貓把蛇尾當成鼠尾,毫不畏懼地用爪子抓著蛇的尾巴。 這幅畫的意義是:你永遠不知道跟你玩的人是誰,要尊重每一個人,也不要輕易看不起和低估任何人。你看到的可能是一點點,而別人其實早已看清你,只是考慮要不要傷害你。
尊重別人,其實是在莊嚴自己。懂得尊重別人,也是一個人教養的最大體現。 一個見過世面的人,待人往往謙和有禮,明白尊重意味著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而沒見過世面的人,往往自以為是,飛揚跋扈。 2、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一個見過世面的人,能講究,也能將就。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蘇軾年少時候文采斐然,二十歲年級就已經名動京城。考試的時候,因為文章寫的太好,甚至被考官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學生的卷子,因而被調整到第二名。放榜之後 ,歐陽修才知道自己搞錯了。蘇軾的文采讓當時已經是文壇霸主的歐陽修讚不絕口,甚至說,蘇軾再過幾年,就要超過我歐陽修了。
二十歲進士及第,點翰林,入朝為官。仕途一片光明,文壇上聲名鵲起。生活上,錦衣華服,嬌妻美眷。蘇軾的前半生,簡直順利的一踏糊塗。 後來烏台詩案,蘇軾一朝被貶,流落黃州。
在黃州,因為生活困窘,他和大家一起耕種,握筆的手扶著粗重的犁頭,他和大家一起唱改編過的《歸去來兮辭》,他在宵禁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在城外喝酒,買來大家都不吃的豬肉,細細煮了,昔日錦衣玉食的他也同樣吃的津津有味。 他在鬧市和城裡的商販、苦力一起談天說地,很快打成一片,在集市上走著走著被人撞了,那個粗魯的漢子吼了他一句,蘇軾一呆,隨後一喜,「自喜漸不為人識」。 蘇軾曾經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園乞兒。他能在金鑾殿奏對,也能在鬧市吃酒。 蘇軾此後,還被貶惠州、被貶海南,但是他卻愈發從容豁達。 因為見過不同的風景,因為見過更寬廣的天地,所以蘇軾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3、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李時珍年輕時候學醫,讀遍古人的藥典,「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靡不採收」,上千家的著作,他都爛熟於心,而後,為了核實藥性,提高自身的水平,他踏遍河北、河、山東、山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廣東和廣西等省。 他在窮山僻壤間,遍嘗百草,去田間山野,和樵夫、漁夫、士兵交流,辨識藥物,通過實踐,他發現了藥典中很多錯誤,還發現了很多的新藥,歷經一生艱辛,他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博物學著作——《本草綱目》 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話》中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二者不可偏廢。」 讀書而有益,多讀而博知。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讀書能讓萬裡外之美景立於眼前,讀書能跨越時空,讓古今中外的思想訴之於腦海。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從愚昧走向智慧。 一個人知道的多了,才能不會輕易地相信,才能用自己的思考去判斷是否正確。只有這樣,人才不會盲目從眾,才能規避愚蠢,從而走得更遠。 當然,書本的知識了解的再多,也要親自去實踐一下。 王陽明曾言,知行合一,知道只有落實在行動上,才能真正算是知道。單純的在書本上看到的,並不能成為你自身的成長的養料,只有不斷實踐,才能獲取真知。 飽讀萬卷詩書,行得萬裡長路,見多識廣,視野開闊,這樣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那些見過世面的人,他們見過最好的,也見過最壞的,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接受最壞的。歷經潤物無聲的滋養和經年累月的熏陶,溫和而有力量,謙卑而有內涵。他們博學多識,行動果敢而篤定,一步一步,開創著屬於自己的未來。 參考來源:www.sohu.com 文章來源: http://www.foyuan.news/post06241361018733?u=15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715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