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時,絕對不能說的三個字,家長做好這五步,寶寶情商更加高
|
|||||||||||||||||||||
我們究竟應不應該立即制止孩子的哭鬧,叫他“不許哭”呢? 作家劉瑜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孩子通過哭鬧來表達餓了或者是各種不舒服。你無法想像一個孩子永遠面帶微笑躺在搖籃裡,這是非常可怕的情況。讓小孩子在一個不許哭的環境下長大,逼他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他只會愈發地不會處理自己情緒問題,甚至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 可是問題來了:孩子哭鬧的時候,不急不躁,實在辦不到啊。 所以有兩點我們得弄清: 為什麼我們就聽不得孩子的哭鬧? 孩子為什麼又如此愛哭鬧呢? 01為什麼大人聽到孩子的哭聲就想制止? 原來,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進化的一種保護。
在原始社會裡,嬰兒的哭聲是一種非常明顯的暴露信號, 是嬰兒為了尋找父母的庇護,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所以這種哭聲,會讓父母產生巨大的焦慮,迫使父母緊張,迅速地對孩子進行安慰和照顧,從而使嬰兒的存活率上升。 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都會焦慮、緊張、內心痛苦,想讓他立即停止哭泣。 這是千萬年來,基因裡自帶的。 再從我們父母對孩子天然的期待來看: 害怕孩子養成用哭來解決問題的習慣,甚至擔心孩子以後只會哭,沒出息。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學會堅強 從我們作為社會人的角度來看: 孩子哭鬧,四鄰不安,覺得孩子給自己丟臉了,顯得自己沒法帶好孩子, 於是我們制止孩子哭泣 。 02孩子為什麼總是愛哭鬧、發脾氣呢? 首先看看生理結構: 大腦有兩個區域 ——負責情緒的情緒腦,或者叫本能腦區,所以產生情緒是大腦的本能反應;出生前情緒腦就已經開始發育,且速度快於理智腦,所以,嬰兒餓了就會哭,而且兩歲以內的嬰兒生理上的各種不適都會通過哭聲來表達。 使人平靜下來的那一部分叫理智腦。這一部分大腦,發育要慢且耗時長,要經過20多年,理智腦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那時候孩子基本已經25歲+了。 所以小孩子總是易哭鬧,大孩子總是易衝動。
再來看看其他原因: 孩子覺得自己的正常需要沒有滿足(或物質的或精神的)。 比如:孩子想要一個電話手錶,因為好朋友或者其他同學都買了,他覺得自己也該擁有一個,這個在他看來是正常的需要,但是家長沒有滿足他。 又如:孩子從他以往的生活經驗裡總結得到:自己不哭不鬧時得不到東西(或精神或物質),但在哭鬧時可以得到。 於是,哭鬧就成了孩子們的一個秘密武器。當他們運用這個武器的時候,其滿足常常能夠得到滿足。
弄清了我們不能忍受孩子哭鬧和孩子經常哭鬧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好好地對待和處理這個問題了。 我總結了這樣五個步驟,做好這五步,妥妥地讓自己和孩子情緒穩定起來。 第一步:穩住自己的情緒 當你看到孩子哭鬧,自己也開始慌亂、焦躁時: 先對自己說,這很正常,基因裡帶的,大家都聽不了小孩的哭聲; 情緒是會傳染的,深呼吸深呼吸,不讓情緒病毒感染我; 小孩子這個年齡段就是愛哭鬧,大家的孩子都差不多,不是我能力不行,自己的孩子也沒問題。 先把自己的情緒穩定好了,孩子就不會輕易碰觸到你的情緒開關。 (這一步很關鍵:如果進入對抗狀態,那會讓孩子覺得“有機可乘”或者有“可以一決高下的精彩互動”,孩子哭鬧要的就是這個反應。
) 第二步:安靜地陪伴在他身邊,看見孩子,尋找孩子哭泣的原因 兩歲以內,孩子哭鬧,一般是生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趕緊看看是不是餓了,渴了,尿了,困了,累了,哪裡痛了,需要抱抱了。沒說的,趕緊無條件滿足。 3-6歲,是孩子的正常需要沒有滿足嗎?(不影響他人,不傷害自己,不破壞環境,就是正常的需要) 是孩子遇到了無法排解的情緒了嗎? 孩子感到委屈?東西被人搶了?沒得到期望的對待? 找到了原因,就找到了孩子自願停止哭泣的消音器。 第三步:給孩子一個擁抱,孩子也許會抗拒,會讓你走開 你要知道,孩子只是生氣,並不是真的要你離開。 實際是他渴望你的擁抱,渴望在他有情緒的時候你安靜地陪伴著他,渴望你的不離不棄。 也許就在這一步,你只要陪著他,也並不一定要幫他解決什麼,替他說什麼,他自己的問題就能自己解決了。 第四步:孩子情緒稍微穩定的時候,把你猜想到的孩子哭泣的原因,講給他聽 如果你說對了,孩子會哽咽著承認。 告訴他,他此刻是什麼樣的心情,讓他知道他有這種心情很正常。 當孩子覺察到和理解他的情緒時,情緒就自然消散了。 孩子得到了理解,他或許會再度輕哭。 但是,你感覺得到,他的心此刻是向你敞開的,他會因為這件事情而更加喜歡、信任你。 第五步:向孩子講述不能滿足他訴求的原因。當然,如果是自己的錯,坦然承認 用孩子可以明白的話讓孩子理解他人的世界,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你要相信,孩子天生能夠內化世界運行的規律,他能按照運行規律來處理問題。 但不要簡單地講出規則,讓他執行,因為人對他人的(強烈)意願是天然排斥的。 如果是大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大大方方地向孩子認錯。 孩子是大人的影本,不要把自己原本的錯誤再複製到孩子身上。 認錯時,不用擔心自己的權威掃地,孩子的教育靠的不是父母的權威,而是生活中的潛移默化。 相反,您的主動認錯,會讓孩子知道,認錯並不是一件壞事。這對孩子以後來說,是另外一種敢於擔當。 每個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做到第三步就已經足夠,有的孩子走完這五步可能需要很久。不過孩子的成長本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多多的嘗試、總結和重複。 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管控力和健全的人格,請選擇耐心地對待他吧。 文章來源: http://www.babywindvane.com/d_REF4aE9FMktwL0VHRHkzOFJzR2ljZz09
|
|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
你有什麼想法嗎?? 快留言!! |
Facebook 粉絲 留言版 |
212人都推薦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