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若沒有清除耳屎、耳垢,感覺就會很髒,耳朵就不夠乾淨。
但耳屎、耳垢並非髒東西,而是耳朵重要保護防線,因此不要看到耳屎、耳垢就趕快清光光,若老是這樣做,對耳朵、聽力反而造成不利影響。
耳道靠近外面三分之一處有腺體,這些腺體會分泌一些黏稠物質,當黏稠物質與脫落下來的死皮皮膚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耳屎、耳垢。
耳屎、耳垢可以阻止灰塵、微生物、昆蟲、外來水份等進入中耳、內耳腔室,進而達到保護作用。
無論耳屎、耳垢是乾的還是濕的,都與基因遺傳有關。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像白人、非洲人的耳屎、耳垢多半是濕的,顏色從金黃色到深棕色都有,亞洲人、各地原住民的耳屎、耳垢則以乾性居多,顏色多為灰白色,且常是一片片。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醫師查里斯‧彼提指出,耳屎、耳垢對皮膚會產生一點潤滑作用,避免耳朵過於乾燥。如果耳朵太乾,就很容易會脫屑、發癢,而這種潤滑作用可以避免耳朵出現細菌、黴菌感染。
不少人喜歡用棉花棒、挖耳棒等小東西清理耳屎、耳垢,醫師提醒,這樣做可能將耳屎、耳垢推往耳朵深處,甚至對中耳造成嚴重傷害。
臨床上就曾遇到有人使用挖耳棒清耳屎、耳垢,旁邊的人不慎撞到這人手肘,導致挖耳棒用力往裡戳,結果就引起嚴重傷害。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有的人受傷嚴重,連手術也無法挽救,最後就永遠喪失聽力。
怎樣保養耳朵?
最好的耳朵保養之道就是不要管它,不要用棉花棒去清耳朵,不要用耳挖子去挖耳垢。
耳朵不去理它,通常很少會需要找耳鼻喉科醫師。
但是如果對耳朵過分照顧的話,經常又挖又清,反而有可能因為耳朵出問題要找耳鼻喉科醫師。
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耳垢很多,不挖會堵住啊?
洗完澡或游泳後,耳朵感覺進水,不是要用棉花棒將水清乾淨嗎?
但事實上,人體的構造是非常奇妙的,耳朵本身就有自我清潔保護的功能,根本不勞您費心。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外耳道持續不斷的有耳垢分泌,而此耳垢也會自然的慢慢排出於外耳道。
況且耳垢其實對外耳道有保護作用,除了有抑菌作用外,它也可以防止一些小蟲誤闖入外耳道中。
耳垢經常挖的很乾凈,可能使外表的皮膚缺少油脂,而會幹燥覺得搔癢。
有時表皮挖受傷,可能引起細菌或黴菌的續發性感染;用棉花棒清耳朵時,反而可能會將耳垢往內推,進而堵塞耳朵,影響聽力。
有時挖耳朵時,自己不小心或手被人碰到,誤傷外耳道導致皮破血流,或甚至耳膜挖破,嚴重影響聽力。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這些都是在耳鼻喉科門診中,天天都會碰到的情形。
雖說如此,有人還是很懷疑的說,我可從來沒看過耳垢自己從耳朵內排出來?
洗澡或游泳後,不能用棉花棒去清耳朵,耳朵濕濕的,可是很難過的!
事實上,耳垢由內往外移動是很緩慢的,當它移動到外耳道的開口時,會因為說話或吃東西時,嘴巴的張開或閉合而掉落。
由於每次這種自然掉落的數量很少,所以您不會有感覺。
而當游泳或洗澡後,如果覺得耳朵濕濕時,可將毛巾擰乾後,擦拭外耳道的開口即可。
因為大部分的情況都只是外耳道的開口有些濕而已。
sponsored ads |
sponsored ads |
如果水很容易流到外耳道的深部,您就要考慮在洗澡或游泳時,佩帶防水耳塞了。
耳垢是有其功用的,它除了可以提供耳朵內皮膚適當的濕度,預防細菌感染外,還可以減少小蟲的入侵。
所以除非耳垢將整個外耳道堵塞影響聽力,或者為了詳細檢查耳朵或耳鏡時,耳鼻喉科醫師才會適度的清除耳垢,平常還是不要理它比較好。
真的不要常挖耳朵啊!小編自己就曾經挖耳朵的時候不小心一個大力,結果耳朵流一堆血出來,只好去看醫生,幸好只是耳道表皮刮傷而已,最後乖乖吃消炎藥後才好的...!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點個讚並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