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接受批評的雅量
 

觀看數:706 人

接受批評的雅量觀看數:706 人

接受批評的雅量

 


接受批評的雅量 觀看數:706 人

 

在職場上,難免遇到因為行事風格不同、立場有異,而有看法的落差。如果缺乏溝通,彼此產生誤解、批評,再經過有意無意地輾轉相傳、加油添醋,就可能演變成流言、誹謗的情況,甚至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及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不受誹謗影響,做好本分   

 佛教經典中,常見佛陀對於惡口、誹謗等事,對弟子提出諄諄教導,除了反映佛陀時代面臨的景況之外,也說明流言和中傷,並非現代社會才有的現象,所謂「有人就有是非」,雖是慨歎的話,卻也說明煩惱與習性密不可分。   

 《長阿含經》有這麼一則故事:一對外道師徒,對於佛陀抱持正、反兩面截然不同的評論,佛弟子也議論紛紛。佛陀得知後,如此教導他的弟子:「這時你們只需要做兩件事,一是說法,二是思惟。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佛陀進一步說明:如果聽到有人謗佛、謗法、謗僧,你們不需要憤怒、煩惱、憂愁;同樣地,如果聽到有人讚歎佛、法、僧,也不需要高興、得意。為了誹謗而憤怒,對你們沒有幫助,為了讚歎而歡喜,對你們同樣也沒有助益。

 由此可見,佛陀教導弟子:不應受他人無理的誹謗影響,也不必為了他人的讚歎而得意忘形,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倘若我們也願意接受佛的教導,不妨試著體驗。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流言,首先反省自己是否如流言所說。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假使自己確實有錯,就要修正檢討。就算是為人處事問心無愧,畢竟還是凡夫眾生,難免有習氣,不可能永遠不受批評。若能「聞過則喜」,接受別人批評的雅量,把指責、批評的聲音,當成是改進、增上的良機,也就是一種人格的修養。   

 另一方面,流言若非真實,是否一定要回應,則須衡量處理。面對無端滋生是非、惡意傳播流言,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就是最好的因應之道。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果確實有誤解,而且攸關大眾利益之時,建議可以主動澄清說明,但不是爭辯、對抗。假使沒有說明的因緣,或者對方態度強硬,不願意接受,只有提起豁達的態度面 對。力爭是非、對錯,甚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只會讓雙方更加對立,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化敵為友     

 面對他人的指教,最好的心態是感恩、感謝、感化、感動。「感恩、感謝」對方成就我們有反省檢討的機會;學習以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便是「感化」自己。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當自己的身、語、意行為調和柔軟,無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間的對立、衝突,就能「感動」他人,促使雙方能化敵為友。   

 對於團體共事,我有個心得:「理解現象,包容狀況,持續溝通,成就修行。」除了要理解,更要了解、善解、正解;有誤會則要化解、諒解,才能心開意解、迎刃而解。只要抱持正面的心態,人我關係一定能得到改善。 寬心語 當自己的身、語、意行為調和柔軟,無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間的對立、衝突,就能「感動」他人,促使雙方能化敵為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接受批評的雅量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