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每天踮腳10分鐘,身體會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
 

觀看數:335 人

每天踮腳10分鐘,身體會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

 


每天踮腳10分鐘,身體會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 觀看數:335 人

 

樹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我們人體50%的神經、血管、血液都分佈在雙腿,它們可以說是人體的「第二心臟」

如果「第二心臟」沒有得到很好的呵護,或者久坐久站,讓「第二心臟」無法充分運轉,身體就很有可能會出問題。

比如老年人常出現的膝關節痛、雙腿無力、靜脈曲張等,都和雙腿保養不當有關。

那麼,「第二心臟」怎麼養?教你最簡單卻超有效的一招:踮腳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1個小動作,5大益處

中醫專家認為,踮腳是一個很好的養生運動,早在800年前的養生術「八段錦」中就提到過「背後七顛百病消」,說的就是通過踮腳根的方式,可以輕柔地按摩身體的五臟六腑,逐漸達到消病解痛的效果。

具體來說,踮腳有以下5大益處:

■促進心腦血管健康

踮腳時,我們全身的肌肉都會收緊,讓血液循環有了更大的動力,為上半身的血管,尤其是心腦血管供給更充足的氧氣,讓血液循環更暢通健康。

Advertisements

■緩解腰部酸痛

不論哪個年齡段的人,或多或少會有腰酸腰疼的毛病,這和久坐和久站有一定關係:太長時間不運動,下半身的氣血循環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腰部不適。

如果做不到快走或者慢跑,每天踮腳是最簡單又有效的選擇。它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讓肌肉得到充足的氧氣,改善腰部疲勞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緩解膝關節疼痛

和腰部酸痛一樣,膝關節疼痛很大一個原因也是久坐。腿部長時間不動,關節腔周圍血液和關節液缺乏良性循環,導致關節軟骨潤滑度不夠,長此以往,膝關節極易被磨損

因此,即便坐著也要經常綳直腳背踮踮腳,能有效促進腿部血液流動,保護膝關節。同時對靜脈曲張也有一定的預防和緩解作用。

■補腎養腎

腳部有很多穴位,其中一個就是足少陰腎經。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經常踮腳,可以有效按摩到腎經,長期堅持能夠慢慢強化腎臟功能,起到補腎養腎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預防便秘和痔瘡 

踮腳可以刺激腸胃蠕動,肛門也會向上提起並收緊,能避免臀部血液循環停滯,從而預防便秘和痔瘡的發生。

除此之外,踮腳還能起到消除疲勞、緩解壓力、瘦腿燃脂等效果,可謂益處多多,而且不用擔心過度運動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4種踮腳方式,簡單輕鬆

不同於快走、慢跑等鍛煉方式,踮腳對時間、地點都沒有要求,任何姿勢都能做。

■坐著踮

這種姿勢可以說是久坐一族的人的福音,工作時可以做,打牌打遊戲時也可以做。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姿勢↓↓

雙腳並立,背靠椅子,腳尖觸地腳跟一上一下自然運動。每次踮30~50個為宜。

■站著踮

飯後、排隊、開會等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場合,可以充分利用時間踮一踮。

姿勢↓↓

身體直立,慢慢踮起腳尖,重心落在前腳掌,停留5-10秒再慢慢回落。每做15-20個可以適度休息一下。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Advertisements

■走著踮

德國薩爾布呂肯大學的研究團隊證實,每天散步25分鐘可增加7年壽命,且心臟病死亡風險可降低一半。

如果散步時配合踮腳動作,邊走邊踮腳,則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對調節血液循環、促進消化、預防心臟病都有很大的益處。

每次走30-50步可以適度休息一下再重複,速度視自身情況調節,以舒適、輕鬆為宜。

■躺著踮

躺著勾勾腳,也不失為很好的養生方式,可以幫助更好入睡。

姿勢↓↓

兩腿併攏平放,腳尖使勁向上勾,盡量最大程度地帶動腳底及小腿肌肉活動。做20-30次后可休息一下。

剛開始踮腳時,力度要小一點,循序漸進,避免用力過猛導致抽筋或拉傷。

久坐一族最好隔1小時做一次踮腳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平衡感比較差的朋友,踮腳時最好有支撐物輔助,如扶牆、扶桿等。

如果出現疼痛感也不必擔心,暫停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即可緩解。

如果平時有腰酸腿痛、氣血不暢、腎氣不足等問題,趕緊踮起來吧,大有益處哦~

 


 
 
   

 

 


 

 

熱門推薦

 

 




 

 


 

大家都在看



這裡滾動定格
首頁
每天踮腳10分鐘,身體會發生這樣神奇的變化
  

 

 

聲明:Love分享 生活網,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 隱私條款 | 侵權舉報 | 著作權保護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 | 模具管理